郭焱一度被大眾奉為國乒“悲情”人物。
有人嘆她生不逢時,空有實力,卻總被一群天才光芒所掩蓋;
有人憐她運氣不佳,努力等待12載,卻遺憾錯過3次奧運會。
直至認真考古完郭焱的職業生涯,扒出她曾經的“狂妄”行徑。
才發現,她如今遭遇“口出橫禍”,卷入輿論漩渦,一點都不“悲情”。
一切,不過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罷了。
01 當真生不逢時?
郭焱曾感慨,自己的乒乓球生涯很“悲催”。
上有王楠,中有張怡寧,下有劉詩雯,丁寧,同期還有郭躍和李曉霞。
以今天眼光來看,身處“大魔王”扎堆年代的郭焱,的確是“生不逢時”。
但事實,并非如此!
論天賦,郭焱比不過郭躍!
縱觀國乒歷史,不管男隊女隊,郭躍都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女”。
6歲打球,11歲就拿到全國比賽冠軍,12歲進國家一隊,與王楠,張怡寧一起成為重點培養對象。
16歲已經舉世矚目,不僅拿下多哈世乒賽團體冠軍,國際乒聯女單冠軍,更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搭檔牛劍鋒拿下雙打銅牌。
20歲,二拿奧運會參賽資格,與王楠,張怡寧一起奮戰北京奧運會,收獲女單銅牌。
而再看郭焱。
7歲學打球,中間因教練覺得天賦不行,差點中途放棄。
后因堅持和努力,郭焱14歲進入國家二隊,在二隊歷練4年,18歲進入國家一隊。
在國家一隊打了5年,23歲的郭焱才拿到人生第一個世界冠軍。
而比郭焱小5歲的郭躍,在23歲時,已經參加過2次奧運會,更是一度被認為是繼王楠,張怡寧之后,下一任女乒掌門人。
可見,在天賦這一塊,郭焱并不突出。
若論技術,郭焱也遠不如張怡寧。
郭焱和張怡寧同屬“男子化力量”打法,球風都以兇猛狠辣而著稱。
但張怡寧打球,不只有技術,更是用腦子打。
用張怡寧的話說,乒乓球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得算著打,算自己,也算對手。
而郭焱,她打球,雖因力量強大,有“霸王花”之稱。
但諸多教練都評價郭焱,比賽中勇猛有余,智謀不足,關鍵球處理上太過毛躁,失誤較多,心態也不夠強大。
對此,郭焱也講過,自己有時候比賽,就是打不贏!
從這里就能看出,郭焱并不是“生不逢時”,因為國乒從未有“生不逢時”一說。
就像張怡寧想超越王楠,“國乒三劍客”想超越“二王一馬”,后面樊振東想超越馬龍,王楚欽想超越樊振東···
新人若想后來者居上,必要殺出自己的路,拼出自己的光。
而郭焱,她只是沒有從高手扎堆的年代里“殺”出來而已。
02 當真運氣不佳?
從2001年進入國家一隊,到2014年退役。
郭焱為奧運會準備過12年,但3次奧運會全部落空。
2004年雅典,有王楠,張怡寧這樣的實力選手在前,郭躍這樣的天賦型選手在后,成績平平的郭焱,壓根就沒有在教練考慮范圍之內。
2008年奧運會,原本郭焱覺得自己很有希望。
因為她在2006年世界杯上,戰勝過張怡寧。
但沒想到,2007年她卻“顆粒無收”,王楠,張怡寧,李曉霞,郭躍這幾位,堪稱對郭焱是“輪著虐”。
狀態如此不穩定,自然,2008年奧運會名單里沒有她。
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王楠,張怡寧已經退役。
彼時郭焱作為隊內老將,大家都覺得“輪也該輪到”她了。
但萬萬沒想到,最后名單里依舊沒有郭焱,教練決定的人選,是郭躍,李曉霞,丁寧,以及替補劉詩雯。
3次奧運會接連無果,很多人都替郭焱可惜,覺得她運氣不好。
就連教練們,也一度覺得“愧對”郭焱,畢竟郭焱此時已經29歲,已不算是最佳運動員年齡生涯。
這一次錯過了,日后征戰奧運會機會更加渺茫。
縱然,對郭焱而言無緣奧運很遺憾,但競技體育,優勝略汰,本就如此。
前輩無需“謙讓”,新人也不必“懂事”。
借用張怡寧新人時期的話來說,“新人怎么了,你連新人都打不過,你自己下去吧。”
對于職業生涯里,無緣奧運會。
多年后,郭焱也坦言,雖有遺憾,但事實就是事實。
拿了奧運會冠軍,或許也不過如此。
表面看似跟事實和解的郭焱,后來才發現,她其實內心一直都不平靜。
03 是真性情還是真狂妄?
縱然,論成就,郭焱比不過王楠,張怡寧,李曉霞這些大滿貫,論天賦比不過郭躍,論人緣比不過丁寧劉詩雯。
但有一點,郭焱卻超越了以上所有人。
那就是她的火爆個性和脾氣。
郭焱跟武楊同框時,曾公開說過,所有贏過自己的人,她都討厭。
看武楊表情有些震驚,郭焱又給自己“圓場”,直言自己打球也是很厲害的,討厭的人,總共也沒幾個。
此外,郭焱還表示,自己比賽如果輸了,那她身邊的人一定會很“慘”。
因為她會把心中的不甘和怨氣,發泄到身邊人身上。
小輸,發脾氣,摔拍子。
大輸,砸東西,情緒失控。
關于失控,郭焱身上有一個最經典的案例。
2009年乒超聯賽,郭焱以1:3的成績不敵曹臻,在比賽結束后,郭焱情緒失控,直接踹倒運動員座位席附近的3塊內側擋板。
此舉,當時不僅引得觀眾一片喝倒彩,更是被乒超開出歷史性罰單5萬塊。
除了罰款之外,郭焱也受到隊內嚴重懲罰。
一是,公開向全國人民道歉。
二是,罰跑10個1萬米。
面對懲罰,郭焱雖然當時道歉了,但事后她的態度卻很“微妙”。
她說,當年被教練罰跑1萬米時,故意要多跑,下大雨也不停。
不過,這可不是反思錯誤,而是“報復”教練。
用她的話說,自己受罰時,教練要陪跑,所以故意多跑,跑夠了也不停,就是為了讓教練跟著“受罪”。
對于曾經這些“荒唐”過往,郭焱倒也坦誠。
直言自己當時就是“問題少女”,一度很自我,很狂妄。
甚至因為不成熟,郭焱還上過“央視”新聞,當時的新聞標題就是“郭焱:學會長大”。
只是,誰也沒想到,年輕時不成熟的郭焱,如今依舊不太成熟。
哪怕現在的她,擔任過丁寧的主管教練,還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做副教授,可她的言行舉止,似乎仍是當年那個自我的“問題少女”。
以解說比賽為例,孫穎莎,陳熠,馬龍,樊振東,王楚欽等等,每一個運動員都無法逃過她的犀利點評。
可真正看過她解說的網友,大都表示郭焱的解說,看似專業客觀,實際上個人情緒爆棚。
最關鍵的是,誰有話題,誰有流量,誰有爭議,她就更愿意解說誰。
如今,因言論被卷入輿論漩渦中心的郭焱,也嘗到了被“狂妄言行”反噬的代價。
打球半生沒成名,一朝要求陳熠“懂事”天下知。
道歉于事無補,口碑依然崩塌,網友痛批,官媒下場,一夜敗光累積多年的路人緣不說,還無辜牽累國乒隊內名譽和口碑。
縱觀國乒歷史,靠如此方式“走紅”的,郭焱算是頭一個!
看到這樣的郭焱,才發現她走到今天,其實并不“悲情”,也不是運氣不好。
她的確努力過,拼過,掙扎過,可縱觀國乒隊伍,哪一個運動員不拼,不努力?
而那些真正“殺”出一番天地的“大魔王”,拋開技術和心態,她們身上還有一個郭焱永遠沒學會的地方:
那就是人品和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