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油養膚”或許是繼“早C晚A”后,另一個稱得上火熱的護膚概念。
截至2025年7月15日,小紅書上的“以油養膚”話題已獲17.5億圍觀,“精華油”話題也有8.2億次流量。
“以油養膚”話題熱度高漲 | 圖源:小紅書
此前,董潔、伊能靜等明星相繼在社交平臺“現身說法”,分享油敷、油養心得,為這股風潮再添了一把火。
在該護膚新概念的推動下,這屆中產,正在把臉泡進“油罐”里。精華油,也成為近年來護膚品賽道中增長最為迅猛的細分品類之一。
而在這個品類中,靠山茶花精華油這個“大單品”嘗到時代紅利的品牌林清軒,不久前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聚光燈下,38億估值的林清軒,能否經受住市場“拷問”?
林清軒是誰?
2003年,因代理品牌撤華而決心自控貨盤的“70后”東北男人孫來春,在上海創立了林清軒。
此后的九年,林清軒只是個販賣蘆薈膠、手工皂的“小清新”,目標客群是學生黨——用孫來春的話說,“毫無核心競爭力”。
命運的齒輪在2012年福建永安轉動,七旬阿婆光滑的肌膚與當地山茶花籽油的使用習慣闖入視野,孫來春如獲至寶。
在一檔前央視主持人的訪談節目中,孫春來提到,實驗室的化驗結果證實了他的猜想:高山紅山茶花的活性成分,正是他苦尋五大洲未得的抗皺密鑰。自此他下定決心——“一生all in 紅山茶花,哪怕付出巨大的代價”。
兩年后,首瓶山茶花精華油面世,意外開辟“以油養膚”新賽道,品牌命運也由此改寫。
據招股書披露,2014年以來,林清軒核心單品山茶花精華油連續11年蟬聯全國銷冠,累計售出超3000萬瓶,2024年獨攬4.47億元營收,占比37%。
產品有了這個仿佛被命運饋贈的發現,在渠道方面,林清軒也躍過了“至暗時刻”。
早年,林清軒側重線下開店,但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孫來春稱林清軒賬面現金僅夠撐67天。絕境中,他以一封萬言信發起全員線上突圍。情人節當天,他親自直播帶貨,兩小時創下48萬元銷售額,完成從柜臺到云端的關鍵一躍。到2024年,其線上營收占比已達59.1%。
品牌定位方面,林清軒以“高端國貨”為核心標簽,核心產品定價區間為200—800元。所以除了線上渠道,506家購物中心門店,是其高端人設的基石。據招股書,林清軒線下門店從2022年的366家增至2024年的506家,95%落子繁華商場。
2022—2024年間,林清軒公司收入由6.91億元增至12.1億元,三年近乎翻倍;利潤則從2022年虧損593萬元扭轉為2024年盈利1.87億元,復合年均增速約32%,實現扭虧為盈的跨越。
但伴隨業績的快速增長,圍繞其定位高端的價格策略爭議不斷。“林清軒為什么賣這么貴”“林清軒把油賣成液體黃金”等話題也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討論。
“貴”的爭議
翻閱林清軒招股書,有意思報告發現“高端”二字共密集出現了158次,“中國高端國貨護膚品牌領導者”的標簽也被多次提及。
其對高端的定義錨定三大標尺:價格超行業均值、品牌形象溢價、研發技術壁壘。
若從價格標尺看,林清軒的確站上了高地:
當家山茶花5.0精華油(30ml)官方標價為829元,到手價格為599元;比標價500元的嬌韻詩蘭花油(30ml)貴約20%,劍指50ml/1160元(折合696元/30ml)的香奈兒茉莉花精萃油。
對比其他4家位列精華油熱門前5的產品,林清軒的價格更是斷層拔高。不論是已售均超10萬+的LAN蘭時光蘭花精華油、阿芙11籽精華油、PMPM玫瑰精華油,還是已售3萬+的雛菊的天空翡冷翠精華油,30ml到手價均未超過300元。
熱門精華油產品30ml均未超300元 | 圖源:淘寶
憑借較高的定價,林清軒把毛利率推至82.5%,一舉超越上美股份(75.2%)、貝泰妮(73.74%)、珀萊雅(71.39%),連歐萊雅(74.2%)與雅詩蘭黛(76.1%)等國際巨頭也只能望其項背。
但在價格上探方面,林清軒也是吃過虧的。2023年,林清軒初闖香水界,便祭出一款1702元/75ml的“沉迷山茶花”香水,單價直接碾壓1690元/100ml的世界知名香水——香奈兒五號。
該款香水一經推出,便飽受爭議。為平息眾聲喧嘩,只能將其無奈下架。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林清軒天貓旗艦店里悄然上架的“森林之水”,定價99元/75ml。
林清軒推過的香水產品 | 圖源:淘寶
在“炮轟”香奈兒這條路上,孫來春從未服軟。2022年初,香奈兒預告推出“紅山茶花系列”,孫來春連夜發長文“宣戰”,直指對方“蓄謀已久”——不僅功效宣傳與林清軒的“修護抗初老”正面沖撞,更爆出2021年多位一線員工被香奈兒挖走。
他將這場短兵相接拔高為“國貨守土之戰”,稱“這是林清軒創立以來最猛烈的攻擊”。對此,香奈兒始終未正面接招,可孫來春的檄文卻出圈傳播,品牌搜索量陡增,讓林清軒順勢完成了一次“以戰代宣”的高調亮相。
脆弱護城河?
除了價格,林清軒還有什么能撐起它想要講述的高端故事?
在招股書中,林清軒把自己寫成了“實驗室里長大的品牌”,試圖亮出其科研實力——包括利用高山紅山茶的獨特屬性,生產出獨家肽復合物“清軒萃”;與上海交大、瑞士領先的護膚研究機構Naturalps合作;500項配方及80項專利等術語密密麻麻。
故事講得很專業,可翻到“花了多少錢”這一頁,數字會替它說話。2022—2024 年,林清軒研發費用分別為2110萬元、1970萬元、3040萬元;對應營收占比3.0%、2.4%、2.5%,三年合計投入不足1億元,只算得上行業的“中位數”。
對比之下,珀萊雅2024年研發費用為2.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95%;上美股份1.8億元,占比2.65%;上海家化1.5億元,占比2.66%。華熙生物和貝泰妮兩家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較高,分別為8.68%和5.87%,但這兩家均有醫美類產品,比較特殊,故不做比較。
把鏡頭拉到外資品牌陣營,雅詩蘭黛集團2024財年研發占比2.3%,歐萊雅3.1%,似乎和國貨品牌不相上下,但從絕對值看——歐萊雅一年就砸進1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0億元),雅詩蘭黛也超過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億元),可以說是量級之差。
“如果要用研發講故事,林清軒似乎還要加把勁兒。”一位美妝行業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貨化妝品產業,科研投入一直存在短板,一方面是‘缺乏足夠的基礎科研力量’;另一方面,‘內卷’市場環境導致資金更多被應用在‘價格和流量’層面。”
的確,在招股書“營銷與推廣開支”這一欄,林清軒為了能“被人看見”,花了不少錢。
其中,2022年花費2.08億元,占營收30.1%;2023年降到1.87億元,占比仍達23.2%;2024年,一口氣加到3.65億元,占比又回到30.2%。三年累計7.6億元的市場推廣費,是同期研發投入的10倍以上。
如果再把人力成本、渠道返點、折扣與攤銷、線下柜臺、門店營運費統統算進來,2024年整體銷售費用高達6.88億元,相當于2022年一整年的營收。
大手筆砸錢做的推廣,沒有換來清一色的“喝彩”,林清軒的“熱搜體質”常常跑偏。
2021年,林清軒在廣告里把自家產品說成能“修復皮膚”,可備案信息顯示它只能在特定條件下“修護皮膚屏障”,也就是最外層的表皮。因為把局部功能夸大成整體功效,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判定表述失準,罰了5萬元。
2025年,林清軒門店燈箱打出“山茶花抗老修護專家”,兩款明星單品也寫著“抗老”“抗衰”,可備案系統里只登記了滋養、修護、保濕、抗皺等普通功效,并未收錄“抗衰”。北京市朝陽區市監局判定其在功效宣稱上存在合規性問題,開了一張2.1萬元的罰單。
但林清軒并不甘心,搬出《中國抗衰老促進會化妝品專業分會》出具的“抗老修護專家”評審結論,結果因該機構沒有功效評價資質被駁回——而分會副會長正是孫來春本人。“打臉”之后,孫來春才在微博以視頻回應的方式“誠心改過”。
關于膽子大這件事,創始人還有一個全網出名的“事跡”——為了證明精華水成分天然,2023年孫來春曾在直播間仰頭喝下小半杯山茶花精粹水,事后報平安稱:“情急之下喝了,現在沒有任何不舒服。”
該事件又讓林清軒再次出圈。但同年,客服辱罵消費者“你趕著投胎啊”并自曝欠薪丑聞的事件,又讓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口碑大打折扣。事后,林清軒發布道歉聲明。
化妝品資深行業管理專家白云虎對有意思報告表示,對于林清軒而言,其“高端化”的標簽,不論在上市前還是后,都會逐漸被用戶用更加“嚴謹和嚴格”的視角來解讀。
因此,是否能夠保持“認知和認同”,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和挑戰。“當然,期待國貨企業和品牌,在高端化發展道路上,能夠找到合適的路徑,成為參與全球競爭的頭部力量。”白云虎補充道。
而高端化的路徑,從來不是價格標簽,而是研發、生產、渠道和品牌建設的系統工程。
參考資料:
[1]斑馬消費:林清軒,死守一株山茶花
[2]上觀新聞:化妝品頭部企業林清軒:賬面上現金只能撐67天,保守等待還是冒險轉型?
[3]鹽財經:東北大叔賣精華油,叫板香奈兒,年入12億
[4]36氪:高毛利、高溢價的林清軒難解小眾困局 | 智氪
[5]李小萌:見證中國成分之光,了不起的山茶花 | 視頻
作者:王涵藝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甜豆
七分褲,殺回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