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曉護的第5585篇文章
青春期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伴隨顯著的生理與心理變化。科學的生殖保健對青少年身心發展至關重要,需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守護。
1. 生理變化與常見問題
男孩以睪丸增大、陰毛生長和首次遺精為標志,女孩則以乳房發育和月經初潮為起點。激素(如FSH、雌激素)的激增驅動發育,但也可能引發痛經、月經不調、痤瘡等問題,可以通過熱敷、規律運動緩解痛經,皮膚清潔管理痤瘡,避免擠壓感染。青少年還需警惕性傳播疾病(如HPV、淋病),定期篩查是防控關鍵。
2. 性教育與心理健康
青少年性意識萌芽,易受同伴影響。科學的性教育需強調三點:
1)身體自主權,明確性行為中的"同意"邊界;
2)性別平等,尊重多元性別認同;
3)信息篩選能力,推薦WHO指南等權威資源。家長需以共情溝通代替說教,例如通過提問"如何看待朋友早戀"引導思考。
3. 預防與健康管理
安全性行為是核心防線:避孕套可防性病與意外妊娠,短效避孕藥需遵醫囑,緊急避孕藥限72小時內使用。疫苗接種中,HPV疫苗最佳接種期為9-14歲,可預防宮頸癌;乙肝疫苗未接種者應及時補種。女性定期婦科超聲篩查月經異常,男性應自查睪丸腫塊防癌變。
4. 家庭社會協同支持
家庭需營造開放對話環境,推薦《青春期身體手冊》等讀物。學校可推行標準化性教育課程,開展同伴教育,培訓高年級學生擔任健康宣傳員,設立匿名咨詢渠道。社區需加強偏遠地區健康服務覆蓋,利用移動醫療APP(如經期管理工具)提升健康管理便利性。
青少年生殖健康是全民健康基石。通過醫學干預、教育革新與社會協作,我們能為青少年構建更安全的成長生態,護航他們走向健康的未來。
作者介紹:
劉美燕,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醫學部 主治醫師。擅長兒童保健科常見疾病診治,主攻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抽動障礙、學習障礙、語言發育遲緩、運動發育遲緩、孤獨癥譜系障礙、智力障礙、睡眠障礙等,兒童體格生長評估與營養喂養指導、全面評估與健康體檢等。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達醫曉護-兒童保健與成長”專欄副主編,發表國家級、省部級科普文章10余篇。參與多項課題研究,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SCI論文6篇。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