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瀘州市教育體育系統為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進一步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連日來,通過“瀘州教育體育”新媒體平臺陸續展示一批黨建工作品牌、支部工作法優秀案例。
今天,瀘教小書童向您推薦:
引鳳育雛增活力 蓄勢賦能促發展
——瀘州一中第六黨支部“引鳳育雛”工作法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
工作法簡介
瀘州一中第六黨支部聚焦義務教育初中學段育人痛點,以黨建為引領,創新實施“引鳳育雛”工作法,構建“黨建+育人”深度融合體系,打造黨支部特色工作法。針對“教師育人能力不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家校協同效能不高”三大核心問題,以“引鳳”強根基、“育雛”促成長為路徑,通過支部引領黨員、支委聯系班級、黨員帶動教師、教師攜手家長的四維聯動機制,構建“教師共進、師生互促、家校同行”的育人共同體,凝聚思想共識、統一行動方向,實現黨建與教育教學同頻共振,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瀘州一中第六黨支部現有正式黨員20名,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1人。黨支部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學校“鳳凰山下一中紅”立體黨建指導下,著力推動黨建和育人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總結提煉出“引鳳育雛”工作法,著力培養文禮兼修、身心俱健的中國少年。
支部引領 引百鳥朝鳳
堅持“支部引領、書記帶頭、黨員跟進”的工作主線,著力打造政治功能強、支部班子強、黨員隊伍強、作用發揮強的“四強”戰斗堡壘。
線上學習常態化,筑牢理論根基。精心制定學習清單,實施月度線上學習計劃,依托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等載體,組織黨員教師深入學習黨的理論知識與教育政策法規。通過線上學習、交流研討等形式,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確保理論學習不斷線。
集中學習深入化,提升思想境界。推行季度現場集中學習制度,圍繞黨的思想、理論、黨紀法規及教育政策等核心內容,開展專題講座,組織黨員教師開展深度學習研討交流會,分享學習心得與實踐經驗,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對黨的理論的理解,提升理論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實地研學促轉化,傳承紅色基因。定期組織黨員教師前往二郎鎮、太平渡、土城、棉花坡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實地學習。通過參觀革命舊址、聆聽紅色故事、開展現場教學等方式,讓黨員教師身臨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有效推動學習成果向教學實踐與創新動力轉化,激勵黨員教師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創新,提升教學質量與科研創新能力。
▲支部黨員到棉花坡護國戰爭博物館開展紅色教育活動
近年來,第六黨支部兩次獲評瀘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助力學校連續三屆獲評瀘州市初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優秀學校”,支部培養出瀘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周建軍、瀘州市知名教師楊小波等一批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黨員教師。
▲黨支部集體榮譽(部分)
支委聯動 育雛鳳清聲
強化機制建設,以“小機制”激發“大效能”。充分發揮支委引領作用,建立“一帶三”管理機制,即一個支委分別聯系和管理三個班級。通過支委融入班級制度建設,協助開展班級活動,深入學生學習生活等方式,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激發班級管理的最大效能。
強化素質拓展,以“小切口”賦能“大發展”。黨支部依托學校豐富多彩的拓展課程和校園活動,支委成員全程參與,引領價值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開展校本素質拓展,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和個性化培養需求;借助周末讀書分享會、紅色電影周周看、紅色好歌天天唱等活動,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筑牢理想信念;依托學校“五節孕五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詩詞創作、體育競技、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等,在探索與實踐中實現全面發展,讓每一位學子都能在不同舞臺上綻放獨特光彩。
強化精準幫扶,以“小策略”注入“大動能”。支委成員深入班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背景,密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個性化的幫扶方案。組織開展“兩分層”教學實踐,即課堂作業分層布置,課后輔導分層走班教學,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組織實施“一生一導師”課外結對輔導活動、“專項答疑”助力中考活動,從思想引領、學業指導、心理關懷、興趣關注等多個方面,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 黨支部“紅燭先鋒”第二課堂 黨員志愿服務活動
黨員示范 促龍躍鳳舞
支部創新探索“黨建+教師隊伍建設”深度融合路徑,通過統籌規劃、整合資源,以多維聚力、多措并舉的系統思維,精心繪制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藍圖,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與綜合素養。
設崗明責,彰顯黨員擔當。設立“黨員示范崗”,細化黨員教師在教學改革、科研創新、管理服務等關鍵領域的職責清單與示范標準。以鮮明的崗位旗幟為引領,激發黨員教師主動擔當作為,在教育教學一線勇挑重擔,成為推動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
風采展示,激發先鋒活力。常態化開展“黨員風采展示”系列活動,通過事跡宣講、成果展覽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現黨員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突出成就與感人故事。以榜樣力量點燃黨員教師的榮譽感與責任感,充分釋放黨員教師在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優化等方面的引領效能。
結對賦能,共繪成長新篇。建立健全 “黨員—非黨員教師” 結對幫扶長效機制,量身定制一對一精準指導方案。依托 “問泉杯” 新教師合格課匯報、“秀松杯” 骨干教師風采展示、“鐵蓀杯” 資深教師示范引領、“成績分析面對面” 等特色活動,搭建教師成長階梯,推動非黨員教師在教學能力提升、業務素養精進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
▲ 支部黨員在“鐵蓀”課堂上引領示范課
家校攜手 助梧鳳和鳴
黨支部深刻認識到家校協同的重要性,將家校共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積極探索家校合作新路徑,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搭建平臺,凝聚共育合力。支部著力構建全方位家校溝通平臺,組建家長委員會,充分發揮家長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定期
召開家長會,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傾聽家長意見建議;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親身體驗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每年組織開展“給父母(孩子)的一封信”活動,以文字傳遞情感;開展“名師進百家”家訪活動,教師們懷揣真誠與關愛,深入家庭,與家長面對面交流,真正架起家校溝通的堅實橋梁,攜手為學生成長精心謀劃。
賦能家長,促進同向同行。為助力家長掌握科學教育方法,支部多措并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開設家長課堂,圍繞學生心理發展、學習習慣培養等主題進行授課;邀請教育專家開展專題講座,為家長答疑解惑;定期在家長群推送實用的家教經驗、教育案例,以便捷的方式為家長提供學習資源。通過一系列舉措,促進家校深度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推動家校在育人道路上攜手共進、同向同行。
▲黨支部“名師進百家”家訪活動
“引鳳育雛”工作法是以黨建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構建起黨建和業務同向同行、協同共進的工作機制。鍛鑄“支部—支委—黨員—教師—家長”最強“引鳳”鏈條,形成“共建—共進—互促—聯動—同行”最佳“育雛”模式,為教育教學工作蓄勢賦能。突出了“黨味”,將黨的初心使命與教育事業緊密相連,強化政治引領、深化理論武裝,讓支部工作有內涵,有思想。突出了“實干”,將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豐富實踐活動,創新育人載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了“聯動”,充分發揮“四線合一”效能,即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教師行為示范作用和家長協同共進作用,凝聚共育合力。
(文/圖:瀘州一中)
來源|黨建科、 瀘州一中
責編|廷寬編輯|波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