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指出,“建設現代化周口,優勢潛力在農業農村,難點重點也在農業農村”。周口市廣大基層黨組織圍繞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為基層高效能治理加碼賦能。
這兩天,項城市王明口鎮方莊村集體流轉的 100多畝地辣椒進入了采摘期。每天天一放亮,村民們便趕到地里參加集體勞動,看著掛滿枝頭的辣椒,村民們很是激動。
項城市王明口鎮方莊村村民金體明說:“辣椒長得非常好,在家里沒事,在這兒干活,感覺比在家里打牌強,這權當鍛煉身體了?!?/p>
辣椒豐收,高興的不止是村民,更為村兩委班子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強了信心。村黨支部書記左國強告訴記者,近年來,為了找到適合方莊村發展的集體經濟,村兩委種過紅薯、糯玉米等農作物,均以失敗告終。今年,他們與云南一家企業簽訂了種植辣椒的訂單合同,首次打開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增收之門”。
項城市王明口鎮方莊村黨支部書記左國強說:“保底價回收是八毛錢一斤,辣椒有直的有紅的,辣椒紅了以后,一斤能達到1.1元,一畝地利潤大概能在4000元左右,預計能夠給村集體帶來20萬元左右的增收?!?/p>
云南辣椒收購商王振東說:“我們所有的辣椒90%以上都是到云、貴、川三個省份。在方莊集體經濟的帶領下,如果種植畝數能夠超3000至5000畝以上,我們可以把我們生產泡椒的設備拉過來,帶動我們更多的農戶去種植我們的產品,農戶也能夠在集體的帶領下得到更大的收入?!?/p>
俗話說“有錢好辦事”。村集體有了收入,就能為村民辦更多的實事和好事。在西華縣清河驛鄉劉集村,裝飾一新的舊村室在7月1日搖身一變成為了鄉村大食堂,村里高齡、獨居、吃飯困難的特殊群體可以在這里一日三餐免費吃飯。該村64歲的劉振武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由于孩子在外務工,一個人在家吃飯總不靠時,自從村里有了鄉村大食堂,劉振武的日子也“滋潤”起來了。
西華縣清河驛鄉劉集村村民劉振武說:“我到這來,啥心我也不操了,吃得也好,心情還愉快,現在面條管吃兩碗,黨和政府待我很好,生活幸福得很?!?/p>
劉集村有3200多畝田地,村西頭的1000多畝地與鄰村土地之間有條幸福溝,受多年雨水沖刷和村民侵占,失去了排水功能。每到雨水季節,田地農作物都要受淹,造成減產。幾天前,村里買來管道,組織機械進行溝渠疏通,從根本上解決了“一下雨,地就淹”的問題。
西華縣清河驛鄉劉集村黨支部書記劉幫超說:“我們挖了有3千米,花了將近32000塊錢,挖了溝之后,再下大雨,莊稼也都淹不了?!?/p>
劉幫超告訴記者,村里能夠辦起免費大食堂,拿錢疏通溝渠,都是得益于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他們村有光伏發電、產業車間、釀酒企業,還有流轉出去的村集體田地,每一項收入都增添了村兩委為群眾辦實事的底氣。
西華縣清河驛鄉劉集村黨支部書記劉幫超說:“現在我們走的就是鄉村振興集體經濟,我們要把所有的資源召集到一塊兒,才能壯大村集體。我們會種植植物精油一類的作物,加上我們坑塘的魚塘,魚塘養了魚之后,吃不完了我們就賣出去。集體收入壯大了之后,咱們可以讓老百姓更好地吃到熱乎飯?!?/p>
周口廣電融媒體記者 王振偉 陳帥文
編輯/張經緯 審核/牛春霞 監制/武文科 總監制/程戰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