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是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支教團所組成的“藝起成長,筑夢鄉村”美學啟蒙三下鄉實踐團來到重慶萬盛經開區青年鎮堡堂村進行三下鄉活動的第三天。今天志愿者們從“筆尖繪夢”“舞動山鄉”“字藏山河”“言為心聲”這四個課程,讓孩子們在色彩、節奏、漢字與語言中盡情釋放創作力與想象力,書寫一段充滿歡聲笑語的夏日篇章。
在上午的美術課程——“設計文化衫”中,課程以“家鄉文化,創意表達”為主題,通過繪畫與設計結合的方式,帶領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心中的多彩世界。讓孩子們能夠意識到文化衫不僅是衣服,更是傳遞想法和文化的載體。課堂上,志愿者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向孩子們講解文化衫的設計理念。她通過展示傳統紋樣、地方特色圖案和環保主題插畫,啟發學生思考“如何用圖案講好家鄉故事”。這節課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更讓他們學會用藝術表達自我。
接著在室外的舞蹈課上,志愿者帶領孩子們跳起舞蹈《奔跑的青春》。課程融入跑步、跳躍等充滿力量的動作,讓孩子們在動感的音樂中盡情舞動,展現了鄉村少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志愿者們以充滿感染力的動作示范和熱情感染孩子們,許多孩子從最初的拘謹到逐漸放開,動作越來越流暢。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是一種表達和釋放。看到孩子們從害羞到自信,從笨拙到流暢,希望這節課能鼓勵他們勇敢展現自我。
下午,開啟了“漢字文化探險記”,在游戲中解鎖文字密碼。志愿者以“探險”為線索,設計了漢字起源故事、象形字猜猜看、字謎等趣味環節,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漢字的奇妙。“原來‘火’字以前真的像火苗在燒!”許多孩子恍然大悟。志愿隊員希望跳出傳統識字模式,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漢字的形、意之美,了解中華文化的根脈。而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好奇與收獲知識的笑容,正是這場“探險”最珍貴的成果。
緊接著,在播音課上志愿者帶領學生感受普通話的重要性與方言的雙重魅力。老師從基礎的氣息訓練、普通話發音教起,通過吹乒乓球、吹紙巾大賽等趣味游戲,幫助孩子們克服發音難點和進行氣息的練習。針對鄉村孩子普遍存在的“不敢說、不會說”問題,課程還設置了“分享家鄉話”環節,讓孩子們輪流說家鄉話,在實踐中增強自信,體會方言的獨特和趣味。通過播音課不僅教會孩子們語言技能,更能讓他們感受到聲音的魅力,為未來的表達與溝通打下基礎。
志愿隊員們始終秉持著“藝起成長,筑夢鄉村”的理念,希望通過美術、舞蹈、漢字文化、播音等多元課程,為鄉村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注入別樣色彩。鄉村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課本知識的滋養,更需要在鮮活的體驗中感受文化的溫度與生活的樂趣。于是,將美術課的畫筆對準田間地頭的家鄉風光,讓舞蹈課的律動呼應田埂上奔跑的身影,把漢字文化的密碼藏進鄉村常見的草木山河里,又在播音課上讓普通話的標準音與方言的鄉土韻相互碰撞。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編輯:猶春磊,汪文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