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暉
據最高檢消息,7月1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帶隊赴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與全國人大監察司法委主任委員楊曉超、副主任委員邱學強等座談,圍繞依法高質效履行檢察職能、推進檢察公益訴訟立法、加強刑事執行檢察工作等深入交流,主動匯報檢察工作,面對面聽取建議,更加自覺接受監督。
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是全國人大10個專門委員會之一,具體職責包括:
研究、擬定監察和司法方面的法律案等議案,并提請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聯系、督促、推動有關單位擬定監察和司法方面的法律案等議案,并向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審議意見或者提請審議;協助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有關法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以及聽取和審議國務院、國家監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專項工作報告的有關工作等。
在座談會上,應勇提到,“檢察機關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也是檢察機關嚴格依法履職、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
還有兩個關鍵詞。
第一,刑罰執行監督。
根據安排,下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刑罰執行監督工作情況的報告。
刑罰執行是刑事司法的“最后一公里”,事關懲治預防犯罪效果,事關公民基本權利保障、社會穩定大局和司法公信力。刑罰執行監督工作,是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罰執行機關執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裁定的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的法律監督活動。
刑罰執行監督的對象包括監獄、看守所、拘役所、未成年犯管教所、社區矯正機構(司法所)、公安機關(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余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代為執行刑罰;執行拘役、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人民法院(負責執行死刑立即執行、罰金、沒收財產)。
“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刑罰執行監督工作情況的報告”寫入了《全國人大常委會2025年度監督工作計劃》。
上述計劃提到,聽取和審議的重點是:
檢察機關開展刑罰執行監督工作總體情況,加強派駐監獄、看守所檢察情況,推進監獄、看守所巡回檢察情況,大數據在刑罰執行監督領域的運用情況,開展減刑、假釋實質化審查情況,推動依法適用假釋、規范暫予監外執行情況,加強刑罰交付執行、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社區矯正執行等監督工作,以及依法查辦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工作情況等。
報告擬安排在10月份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聽取和審議。
此次座談會上,應勇指出,最高檢“將在全國人大監察司法委監督指導下,以此次專項報告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更好維護執法司法公正”。
第二,檢察公益訴訟立法。
檢察公益訴訟立法是今年一項重要立法任務。
檢察公益訴訟,簡單來說就是檢察院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代表公眾維權,并向法院提起訴訟。這項探索,始于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到2025年,這項實踐已持續10年。
這些年來,檢察公益訴訟法定辦案領域除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外,還有英雄烈士保護、未成年人保護、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安全生產、個人信息保護、反壟斷、反電信網絡詐騙、婦女權益保障、無障礙環境建設、文物保護等。
今年3月的數據顯示,自2017年7月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全面推行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超過110萬件,為完善公益訴訟制度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樣本。
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初次審議檢察公益訴訟法。
在座談會上,應勇指出,最高檢將積極主動配合立法機關加快推進檢察公益訴訟立法,推動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護領域的原創性成果法制化。
楊曉超表示,將積極推進檢察公益訴訟立法工作進度,高質量完成立法任務;做好協助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刑罰執行監督工作情況報告的相關工作,監督支持檢察機關守好刑事司法“最后一公里”。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