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檢察院舉辦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新聞發布會及“平等保護 服務創新”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多維對話”活動,旨在一體深化知識產權檢察和涉外檢察法律監督職責,以檢察之力全力護航副中心高質量發展。
2023年以來辦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16件 文旅商品侵權多發頻發
發布會現場,通州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辰通報了《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檢察院涉外知識產權檢察工作情況》,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李崢發布了中英文版《北京市通州區檢察院涉外知識產權辦案指引》,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主任汪玫瑰發布了中英文版《深化涉外知識產權檢察服務保障副中心“兩區”建設的九條舉措》。
據悉,近年來,面對當前涉外知識產權案件侵犯商標權類犯罪占比較高、文旅商品侵權案件多發頻發、網絡化跨區域特征明顯等新特征、新形勢,通州區檢察院堅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涉外主體的合法權益,2023年以來辦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16件40人,占涉外經濟犯罪案件總數的76.2%。
從案件類型來看,侵犯商標權類犯罪占比較高。涉及的罪名包括假冒注冊商標罪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2023年以來通州區檢察院受理侵犯商標權類犯罪案件15件36人,占涉外知識產權案件總數的93%。
從案件領域來看,文旅商品侵權多發頻發。不法分子假冒環球影城魔法袍、魔杖等文化創意產品,侵犯文旅產業主體的合法權益,2023年以來通州區檢察院辦理的文旅商品領域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占比61.9%。
從犯罪手段來看,網絡化跨區域特征明顯。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工具、技術手段等實施犯罪,“標、貨、產、銷”各環節均實施侵權行為,且呈現跨區域特征。如辦理的梁某等26人銷售假冒古馳(GUCCI)、巴寶莉(BURBERRY)等品牌服裝案中,廠家購進假冒商標標識、原材料后組織生產加工,假冒服裝通過批發商在網絡平臺開設的店鋪進行分銷,犯罪鏈條分布在廣東省、河北省、北京市等多地,涉案金額共計900余萬元,上述人員分別觸犯假冒注冊商標罪、非法制造注冊商標標識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被依法判處刑罰。
打造特色涉外檢察文化品牌 形成涉外知識產權檢察專業保護矩陣
通州區檢察院打造“專業團隊+特色品牌”,加強涉外知識產權檢察隊伍專業化建設,成立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打造“通濟四方”特色涉外檢察文化品牌,形成涉外知識產權檢察專業保護矩陣。完善“專業審查+協同機制”,規范案件辦理,形成涉外知識產權案件辦案指引;建立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全部提前介入機制,引入技術輔助、專家支持等專業審查模式;細化完善“1+N”知識產權檢察保護體系,加強與市場監督管理局、運河商務區、綠色交易所等單位聯動,形成涉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區域創新發展的大協同格局。
通州區檢察院做優“專業聯絡+精準問需”,建立涉外知識產權檢察工作聯絡點,掛點聯系涉外企業,積極融入國際交流平臺,對接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優質品牌保護委員會等組織,構建常態化交流機制。
發布會后,通州區檢察院還舉辦了“多維對話”活動,圍繞加強涉外知識產權檢察工作、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的困境與應對、政府部門在涉外知識產權保護中的角色與功能定位三個維度的主題,邀請了檢察機關、企業及協會、政府部門等三個不同領域、不同職能的代表進行交流發言,分享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實踐經驗,探討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構建涉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攝影/董振杰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杰
編輯/汪浩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