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媒曝光“機密錄音”,特朗普曾威脅中方:敢武力收臺就轟炸北京!
觀察者網消息稱,最近CNN曝出一段去年秘密錄音,這位總統在富豪金主面前大放厥詞,聲稱曾威脅普京“敢打烏克蘭就炸平莫斯科”,還警告中國“敢武力收臺就轟炸北京”。
這段錄音讓沉寂一年的爭議話題再度發酵,也撕下了特朗普"和平捍衛者"的偽裝,更暴露了美國政治生態的深層潰爛——當核威脅成為籌款工具,當戰爭狂言淪為拉票劇本,美國的民主已異化為一場“金錢與恐懼的狂歡”。
這段錄音的披露時機耐人尋味。
盡管特朗普“轟炸莫斯科”的言論,去年就已經被《華盛頓郵報》曝光,但如今CNN手握實錘音頻,刻意選在俄烏僵局、中東混亂、亞太緊張之際翻炒舊聞,顯然是想給特朗普的“危險人設”加碼。
特朗普的威脅聽起來很嚇人,但可信度其實不高。首先,這段錄音是在籌款場合說的,政治人物在這種場合為了吸引金主,經常會夸大其詞甚至口無遮攔。
比如他之前威脅普京“炸平莫斯科”,但實際行動呢?俄烏沖突還在持續,美國也沒真的對俄羅斯動武。而且克里姆林宮已經質疑錄音的真實性,畢竟現在AI模仿聲音太容易了。
就算錄音是真的,特朗普這種“嘴炮式威脅”在他的政治生涯里并不少見,比如他曾威脅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最后也就是讓美國政府船只免費通過,并沒有真的出兵。
從美國的政治體制來看,總統發動戰爭需要國會授權,除非是緊急自衛。但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美國直接軍事介入的法律依據根本站不住腳。就算特朗普想硬來,國會、軍方和輿論都會形成制約。比如之前他對伊朗的軍事打擊計劃,最后也是拖拖拉拉沒下文。
而且美國軍方內部對直接攻擊中國本土的可行性評估也不樂觀,解放軍的區域拒止能力和核威懾力量可不是吃素的,美軍真要動手,很可能落得個“慘勝”甚至慘敗的下場。
再看看中美關系的現實。兩國經濟深度綁定,全面戰爭對誰都沒好處。特朗普作為商人出身的總統,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當年他打貿易戰,最后還不是和中國達成了妥協?而且中國在稀土、供應鏈等領域有很強的反制能力,真要撕破臉,美國企業和民眾也得跟著遭殃。
更重要的是,中國是核大國,一旦美國轟炸北京,必然觸發核反擊,這種毀滅性后果是任何理性領導人都不敢承擔的。
如果美國真的敢轟炸中國,中國的反應肯定是全面且堅決的。
首先,核反擊會立即啟動,中國的“三位一體”核力量足以讓美國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
其次,常規軍事打擊也會跟上,東風系列導彈、航母戰斗群、無人機蜂群這些“撒手锏”武器可不是擺設。
再者,經濟反制措施會全面鋪開,比如限制稀土出口、拋售美債、對美企實施制裁等等。更關鍵的是,中國會聯合俄羅斯、伊朗等國家,形成反美聯盟,在國際輿論和外交層面孤立美國。到時候,美國不僅要面對軍事壓力,還得承受全球供應鏈崩潰、盟友倒戈的連鎖反應。
至于戰爭規模,局部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很低,但擦槍走火的風險不能完全排除。中美都有強烈的動機避免直接沖突,畢竟核戰爭沒有贏家。
更可能的情況是,雙方在臺海周邊展開代理人戰爭,或者通過經濟、科技、網絡等非傳統領域進行博弈。比如大陸對臺灣軍工企業的出口管制,就是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
而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盟友,也會施壓要求雙方克制,畢竟誰也不想被卷入一場全球性的災難。
總結一下,特朗普的威脅更多是政治表演,可信度極低。美國不會為了臺灣和中國開戰,更不可能轟炸北京,因為后果太嚴重了。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和決心捍衛國家主權,真要打起來,美國絕對占不到便宜。未來中美博弈的主戰場可能在經濟、科技和外交領域,而不是軍事沖突。當然這些推斷沒有經過真正的實踐檢驗,只能說算一種推斷。當代世界正在發生著激烈的變化,很多事情的起因和結果,都是我們最初預計不到的,所以無論這件事發生的概率大與小,都要做萬全的準備。有一位將軍說過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他說要準備打仗,要準備打大仗,要準備打滅國之戰,這樣才能不打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