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為何突然態度大變,為什么中方給予肯定,三大保證具體內容又是什么?
當年的強硬派莫里森,靠對華強硬拉選票;
澳大利亞現任總理阿爾巴尼斯,卻親自飛赴北京、頻頻示好。
不僅訪華時間刷新紀錄,場場高規格接待還伴隨“三大保證”。
但真正讓人想問的是:這個突然轉身的澳大利亞,是真的務實了?還是另有圖謀?
2022年3月26日,彼時澳前總理莫里森在一次記者會上公然表示,在北京解除部長級交流凍結之前。
與中國新任駐澳大使見面是“不合適的”,甚至用“軟弱”形容見面行為。
《堪培拉時報》報道后,引發大量爭議。
中國大使剛履新當天就忙于見澳各界人士,釋放善意,結果澳總理卻直接拒見,并將中方善意視作籌碼,用以在國內爭取對華強硬選民支持。
對比莫里森的“硬碰硬”,2025年7月12日,阿爾巴尼斯用一場創紀錄的7天訪華行程,帶來了完全不同的信號。
尤其是在美國對中國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背景下,澳大利亞沒有選擇“跟風”。
而是繼續與中方保持正常對話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澳總理對中國時間最長的一次訪問。長時間停留不僅有象征意義,也讓澳方有機會與中方在經貿、綠色發展等領域展開深入對話。
除了標題中提到的三大保證,此次訪華還有一個重量級話題——“綠鐵”。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7月15日報道直接用了頗有爆點的標題:“中國機遇讓特朗普關稅不值一提”。
文章指出,中國堅定推進碳減排目標,而澳大利亞利用可再生能源打造綠色金屬產業的潛力巨大。
特別是“綠鐵”項目有可能成為繼鐵礦石之后的第二個中澳經濟里程碑。
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明確提出,要同中方一道解決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并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在美國關稅大棒下, 澳大利亞的處境也不容樂觀,2025年4月3日,阿爾巴尼斯公開批評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澳商品加征10%基準關稅,稱這“違背了兩國伙伴關系基礎,不是朋友的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10%的基準關稅,澳大利亞的鋼鐵和鋁制品實際要承受高達50%的出口關稅。
法新社報道顯示,這一爭端成為澳聯邦大選期間的焦點議題。
阿爾巴尼斯表態,不會屈服于美國壓力,將捍衛澳大利亞企業利益,同時開發包括中國在內的新出口機會。
這也是為什么阿爾巴尼斯在訪華期間多次重申不尋求與中國脫鉤,并希望擴大貿易合作。
2024年恰逢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立十周年。在這一重要節點上,中國駐澳大使肖千在一次專訪中表示,兩國關系已經走出此前的低谷,正在邁入一個更加穩定并持續向好的發展階段。
可以說,澳大利亞在吸取前任政府對華政策教訓之后,正逐步走上更加理性和務實的軌道。
阿爾巴尼斯政府在推動中澳關系重回正軌方面展現出的努力,也得到了中方積極而明確的肯定。
近兩年來,中澳各領域交流恢復明顯:從葡萄酒、牛肉出口解禁,到人員往來增加,再到綠色產業合作提上日程,說明兩國關系正在從緊張對抗轉向理性合作。
尤其是此次訪華,中方高規格接待,澳方多次釋放信號,雙方共同表達深化合作意愿,被多家澳媒視為“關系修復的新起點”。
最引人關注的“北京三大保證”在此揭曉,其內容不只是外交辭令,更是澳大利亞對中方釋放的明確信號:
第一,澳方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沒有變化,不支持“臺獨”。據新華社吉隆坡7月11日報道,澳外長黃英賢在與王毅會談中重申立場,并表達希望通過高層交往推動雙邊關系進一步發展。
第二,澳方從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反而希望擴大經貿往來。2023年和2025年間,澳大利亞明確表示無意與中國在經濟上割裂,反而希望在雙邊貿易上進一步深化合作。
無論是在北京舉行的會談,還是在國際多邊場合,澳方都多次表達了反對“脫鉤”的立場,并強調希望與中方一道解決諸如鋼鐵產能過剩等全球性經濟難題。
第三,澳方支持中國擔任2026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東道主,展現對中方角色的認可和合作意愿。
這“三大保證”在當下中澳關系背景中具有非凡意義。
阿爾巴尼斯多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不尋求脫鉤,并積極推動綠色經濟合作,這與此前的對抗路線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外界仍會關注澳方未來是否持續保持這一務實路線,但至少目前看,澳大利亞正在用實際行動展現與中國修復關系的誠意。
對于中澳兩國而言,理性、務實與合作是唯一出路。
正如澳媒所說:“中國機遇,讓關稅不值一提”。中澳關系從危機走到今天,并非一蹴而就,但每一次真誠的交流,都是向前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