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號那天,各大媒體齊刷刷官宣:霍啟剛成了粵港澳大灣區體育文化研究院院長。這頭銜聽著就沉甸甸的,關鍵是——這次真沒提“郭晶晶丈夫”這茬。
以前刷到霍啟剛的新聞,標題里十有八九帶著郭晶晶。什么“郭晶晶攜夫出席活動”“霍啟剛陪郭晶晶逛菜市場”,好像他是妻子的“附屬標簽”。連網友都調侃:“霍家駙馬爺這身份,比他自己的頭銜還響亮。”
這次不一樣。新身份官宣稿里,寫的是“長期關注民生議題”“推動粵港澳文化交流”,字里行間都是他自己的成績單。翻了翻履歷,今年2月剛當選廣東省文聯兼職副主席,現在又添新職,這升職速度,比深圳房價漲得還快。
反內卷建議登上熱搜時,評論區炸過。去年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他說“別讓年輕人困在無效競爭里”,這話戳中多少996打工人的心?當時有數據說,超60%的職場人每天加班2小時以上,他直接建議企業“優化考核機制”,別搞“比誰走得晚”那套虛的。
不止說,他還真干。推動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時,他帶著團隊跑了5個口岸調研,收集了2000多份游客反饋,最后促成10個熱門城市免簽延長。有海關數據顯示,政策落地后,過境游客量同比漲了35%,餐飲、零售行業直接多賺了20億。
對比某些豪門公子,霍啟剛活得像個“非主流”。別人曬游艇派對,他曬帶娃逛書店;別人追著奢侈品秀場跑,他穿著幾十塊的運動鞋去農田考察。上次被拍到在菜市場砍價,攤主說:“他買棵白菜都要問產地,比家庭主婦還較真。”
網友吵翻了。有人說:“這履歷,比同期特首候選人亮眼多了。霍英東家族背景+愛國形象,10年內當香港特首不是夢。”也有人酸:“要不是爺爺鋪路,哪有這么順?”
可仔細看,他的每個頭銜都對應著實打實的事。當文聯副主席,牽頭辦了3場粵港澳青年藝術展;這次當體育文化研究院院長,首場活動就聚焦“青少年足球交流”,拉來了500萬贊助。把家族資源變成公共服務能力,這本事不是誰都有。
最有意思的是稱呼的變化。以前報道總提“霍英東孫子”,現在評論區里,“霍議員”“霍院長”成了主流。這種轉變,比升職更值錢——它證明大家認的是霍啟剛這個人,不是他背后的家族。
豪門該有的樣子,他活成了范本。不是住多大的房子,開多貴的車,而是把“有錢有勢”變成“有能有為”。
身份的轉變,比升職更值得細品。從“郭晶晶丈夫”到“霍院長”,他用了8年。
你覺得,霍啟剛的下一個頭銜會是什么?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