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非法醫療美容活動頻發,給求美后身體造成了無法逆轉的損傷,嚴重危害生命健康。非法醫美從何而來?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持續揭露“醫美速成班”行業亂象——部分非法培訓機構以“零基礎速成”“包教包會”為噱頭,使得一些完全未經專業培訓的講師、學員搖身一變成為“資深醫師”,非法開展醫美醫療活動,這一現象不僅嚴重威脅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更對醫療美容市場正常秩序造成破壞。
對此,公安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多部門迅速聯動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各省市積極響應進行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整治行動,有力彰顯法治社會對侵害公眾權益行為的"零容忍"態度。
媒體聚焦“非法醫美速成班”
根據央視調查,非法醫美培訓機構以酒店會議室為“教室”,通過社交平臺引流,宣稱“3天學會針劑注射、線雕手術”,甚至提供“假證兜售”服務。這些機構無辦學資質,課程包含肉毒素、玻尿酸等高風險醫療操作,培訓師公然教授學員如何規避監管,如“藥品藏匿于私人場所”“謊稱不知情”等。更觸目驚心的是,福州某培訓班中,一名女孩在接受非法注射后當場休克,經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
此類事件絕非個例,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數據顯示,2016~2020年處理的醫美糾紛中,超60%因從業者資質不全引發。醫美行業負面消息頻發,“非法醫美速成班”的猖獗是由商業利益與醫療屬性的沖突導致。一方面,醫美市場需求激增,但正規醫生僅資質培養需8至10年,技術培養也需時間,造成醫美合規人才緊缺;另一方面,非法機構利用“求美者快速變美,從業者快速暴富”心理,以“低門檻、高回報”為誘餌,將醫療美容的醫療本質行為異化為市場流水線作業。這種亂象不僅導致求美者面臨生命安全風險,更讓整個行業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公安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
聯合行動 全鏈條打擊黑醫美
為此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肅清行業亂象,公安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部門迅速行動,形成“行政執法+刑事司法+藥品監管”的全鏈條打擊體系。
公安部
嚴打犯罪,深挖黑灰產業鏈
針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近期曝光的醫美領域亂象,公安部表明將采取有力措施,嚴厲打擊相關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關新聞原文(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公安部:嚴打醫美領域違法犯罪
公安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已密切關注媒體報道,并指導涉及地公安機關與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密切協作配合,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發現構成犯罪的,及時立案偵查,依法打擊懲處。
同時,將指導重點地區公安機關,將打擊矛頭對準醫療美容領域中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犯罪活動,全面摸排線索,強力破案攻堅,深挖徹查幕后組織網絡和黑灰產業鏈,持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公安部明確表態,將指導地方公安機關強化與行政主管部門協作,對非法醫美行為“發現即立案”,重點打擊組織非法培訓、制售假藥劣械、非法行醫等犯罪活動。
根據深圳某案例,某培訓班培訓師以“弟子班”名義收取高額費用,傳授非法藥品獲取渠道,此類行為已涉嫌傳授犯罪方法罪。公安部的介入,意味著非法醫美將從行政處罰升級為刑事追責。
國家衛健委
依法嚴查,強化資質管控
根據《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醫師資質的機構與個人,不得提供醫療美容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媒體的報道,已迅速指導地方核查相關情況,要求查清事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相關新聞原文(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總臺報道有反饋丨國家衛生健康委:嚴查醫美亂象
近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深度調查并連續曝光了“醫美速成班”背后的行業亂象,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針對這一現象,國家衛生健康委迅速響應,明確表態將依法依規,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與安全。
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均明確規定,任何機構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診所備案憑證,不得提供醫療美容服務。同時,提供醫療美容服務的醫師除取得《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以外,還應當具備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資質,以確保服務的安全性和專業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媒體的報道,已迅速指導地方核查相關情況,要求查清事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醫療美容亂象治理,推進問題線索跨部門聯合處置,持續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據悉,國家衛健委已要求地方核查曝光線索,對違規機構頂格處罰,并推進跨部門線索聯合處置。例如,廣西南寧、江蘇蘇州等地已查處多起非法培訓案,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高額罰款。
國家藥監局
藥品管理溯源,堵住非法使用漏洞
針對非法醫美中廣泛使用的肉毒素等藥品,國家藥監局表態將強化管理,建成國家藥品追溯監管系統。
相關新聞原文(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總臺報道有反饋|國家藥監局表態:強化肉毒素監管,嚴防流入非法渠道
針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近期曝光的“醫美速成班”亂象及其背后隱藏的非法醫療美容培訓與注射問題,國家藥監局作出回應。國家藥監局明確表示,作為藥品質量安全的守護者,監管部門始終將公眾用藥安全放在首位。為加強肉毒素藥品監管,國家藥監局建成國家藥品追溯監管系統,對肉毒素藥品流向進行管控,及時提示風險,全力防范肉毒素藥品流入非法渠道。 國家藥監局強調,下一步,藥品監管部門將持續加強藥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做好相關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工作,依職責配合公安機關打擊犯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和生命健康。
這一舉措直指非法機構“使用未獲批藥品”的軟肋——若藥品流向可追溯,非法注射行為將無所遁形。同時,藥監局明確表示將配合公安機關打擊制售假藥犯罪,從源頭切斷非法藥品供應鏈。
多部門聯合整治
法治力量矯正
從法律層面看,非法醫美速成班涉及多重違法:一、非法經營罪:無資質開展醫療培訓,違反《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二、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頒發虛假“技能證書”,觸犯《刑法》第二百八十條; 三、非法行醫罪:無證人員從事醫美操作,造成嚴重后果的,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九十九條明確規定,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的,最高可處違法所得二十倍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施行后,多省市已有依此對銷售醫療美容類假藥(水貨)等行為的具體判罰案例。
疏堵結合
構建合規生態
整治非法醫美,需堅持“打擊與疏導并重”。一方面,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通過跨部門聯合執法、電子追溯技術、公眾科普等手段,壓縮非法機構生存空間;另一方面,需完善正規人才培養體系,如推動建立醫美??漆t師制度,縮短醫生培養周期,填補人才缺口。
在行業規范層面,不僅需嚴查醫療資質,打擊“黑機構”“黑醫生”等非法行醫行為,更應做到機構自律,行業內自律,規范營銷行為,杜絕虛假宣傳和“容貌焦慮”制造,營造包容多元的審美導向,引導消費者拒絕“容貌焦慮”,理性追求美。
信息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信息采集:衛健君
聲明: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眾號立場。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