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空戰云密布!當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的甲板迎來美國F-35B戰機降落時,這場代號"護身軍刀-2025"的超級軍演已在澳大利亞海域拉開鐵幕。7月13日,隨著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號戰略投送艦鳴響汽笛,美澳主導的19國聯軍正式啟動冷戰以來亞太最大規模戰爭預演。軍事專家王云飛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分明是給中國量身定做的'鎖鏈'!"
鋼鐵洪流暗藏玄機。相比2023年演習,此次參演國猛增6個達到19國,3.5萬大軍構成復雜作戰譜系——從印度洋圣誕島到6500公里外的珊瑚海,美澳聯軍編織起立體火力網。更令人警覺的是,英國航母、日本"準航母"伊勢號、美國"美國"號兩棲攻擊艦組成特混艦隊,其陣容之豪華堪比小型戰爭。澳大利亞國防部透露,演習首次引入AI作戰系統和網絡戰模塊,這意味著未來戰爭將突破傳統疆界。
五角大樓的"組合拳"打得虎虎生風。就在"護身軍刀"啟動前三天,美國空軍"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已率先登場。近300架戰機、數千兵力橫跨四大戰區,5.326億美元專項預算砸出冷戰式威懾。美國空軍參謀長阿爾文毫不掩飾:"這比'紅旗'軍演更具實戰意義!"兩場演習形成鉗形攻勢,正如軍事觀察家韓東所言:"美軍正在亞太復制烏克蘭戰場經驗。"
但真正的殺招藏在澳大利亞荒漠深處。美軍首次在西太試射"堤豐"中程導彈系統,MK41垂發裝置噴吐的"戰斧"巡航導彈劃破南半球夜空。這套射程1500公里的移動炮臺,去年已悄然部署菲律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工程師們或許沒想到,他們的作品會成為撬動亞太戰略平衡的支點。王云飛分析指出:"選擇澳大利亞試射是精心算計——既展示肌肉又避免過度刺激中國。"
戰爭機器的齒輪越轉越快。美陸軍第3多域特遣部隊正在接收第二套"堤豐"系統,關島、日本、澳大利亞的軍事基地都已進入候選名單。更值得警惕的是,"暗鷹"高超音速導彈等新銳武器或將借演習之名進駐亞太。這種"切香腸"戰術令人想起古巴導彈危機前夜,只不過這次被抵近威懾的變成了中國。
面對洶洶來勢,中國國防部早已亮明底線:堅決反制任何中導部署!當美澳聯軍在昆士蘭演練兩棲登陸時,解放軍南海艦隊的實彈射擊同樣炮聲震天。歷史總是驚人相似——60年前的古巴導彈危機教會世界,威懾與反威懾的博弈從來都是勇者的游戲。如今太平洋兩岸的導彈對峙,正在書寫21世紀版的《戰爭與和平》。正如那艘游弋在珊瑚海的"威爾士親王"號所暗示的:帝國主義的炮艦政策,永遠嚇不倒站起來的東方巨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