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強基計劃曾經是不少學霸眼中的"黃金門票",每年靠著這個通道進清北的學生能占到三成左右。可誰能想到,這扇門背后還藏著這么多坎兒呢?
最近這批強基生正趕上保研季,結果發(fā)現(xiàn)事情沒那么簡單。數(shù)學、物理這些基礎學科的專業(yè),現(xiàn)在想保研得先過GPA3.7這道硬杠杠。就算你在實驗室泡出花兒來,成績不達標連初審都過不去。有個學生拿著兩篇SCI論文去申請,就因GPA差0.1被刷下來,你說冤不冤?
更扎心的是就業(yè)市場。現(xiàn)在連清北的本科文憑都不好使了,用人單位開口就要碩士。金融行業(yè)直接說"本科免談",計算機崗更是盯著你的代碼量看。去年數(shù)學系有個學長,拿著全國奧賽金牌去應聘,結果人家問他:"會寫Python爬蟲嗎?"當場就懵了。
想出國也沒那么容易。以前強基生去新加坡國立大學還算穩(wěn)當,現(xiàn)在連香港城市大學都開始挑三揀四。有個女生托福考了108分,科研經歷攢了三段,最后被拒的理由是"專業(yè)匹配度不足"。她苦笑著說:"早知這樣,當初還不如直接報計算機系。"
現(xiàn)在學生們都學精了。有人大二就開始蹭計算機系的課,還有人自費報班學金融建模。最絕的是物理系幾個男生,組隊參加黑客馬拉松,就為在簡歷上多寫一行"項目經驗"。你說這是不是被逼出來的本事?
就連專碩這條路也越來越難走。前年年級排名40%還能混個初審,現(xiàn)在得擠進前30%才有戲。有個學生吐槽:"我們專業(yè)90個人,30個想保研,最后就收8個。這哪是選拔,簡直是抽簽啊!"
不過話說回來,強基計劃的本意是培養(yǎng)基礎學科人才。現(xiàn)在搞得學生們都在琢磨轉行,是不是有點跑偏了?看看那些咬牙堅持的同學,有人已經在頂級期刊發(fā)論文,也有人拿到國際頂尖實驗室的offer。或許,問題不在于專業(yè)本身,而在于我們怎么看待這些"冷板凳"學科的價值?
你覺得,當個"數(shù)理化"的學霸,到底值不值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