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拋出涉俄“重大聲明”;關鍵時刻,中方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釋放關鍵信號。特朗普這次把矛頭直接對準了俄羅斯經濟命脈。他放出話:要是普京50天內沒能讓俄烏停火,美國將對俄羅斯進口商品加征接近100%的關稅,同時所有購買俄石油的國家,進口到美國的商品也得被加征500%的關稅。表面看是沖著俄羅斯,可明眼人都知道,俄羅斯石油最大買家是中國和印度——特朗普這招,明擺著想借經濟手段分化中俄。
拉夫羅夫(資料圖)
美國打的算盤很清楚。俄羅斯石油出口占全球市場約10%,中國和印度加起來買了其中近一半。要是這兩個國家被“次級制裁”(也就是美國懲罰與俄交易的其他國家),要么被迫減少買俄油,要么承受巨額關稅成本,俄羅斯石油收入必然大幅縮水。更關鍵的是,美國還想通過這種“連坐”方式,讓中俄產生嫌隙——你中國買俄油,我就罰你;你印度買俄油,我也罰你,看你們還怎么合作。
可特朗普沒想到,他的“最后通牒”剛放出不到24小時,中方就用行動給出了回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訪華參加上合組織外長會議,中方以高規格接待規格迎接。會見時,中方明確提到:中俄要繼續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加強在上合組織等多邊平臺的協作,共同維護雙方發展安全利益。
這話分量不輕。上合組織是中俄共同參與創建的區域合作機制,覆蓋亞歐大陸多個國家,在維護地區安全、推動經濟合作上作用關鍵。中方特意強調“加強多邊平臺協作”,就是要告訴美國:中俄關系不是隨便能挑撥的,我們不僅要做雙邊伙伴,更要在上合這樣的機制里一起應對挑戰。
拉夫羅夫(資料圖)
美國為啥急著分化中俄?深層原因和美國自身的焦慮有關。這些年,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越來越活躍,成員里既有中國、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也有不少發展中國家。這些機制不跟著西方“指揮棒”轉,反而推動國際事務多極化——比如上合組織在反恐、能源合作上的成果,金磚國家在擴容、本幣結算上的進展,都讓美國感到自己的“話語霸權”被削弱。
美國更怕的是中俄“抱團取暖”的示范效應。如果中俄能在制裁壓力下越走越近,其他國家看到“對抗西方壓力不如合作共贏”,可能更多國家會選擇加入多邊機制,而不是跟著美國跑。這對美國維持全球主導地位來說,是個不小的威脅。
中方這次回應,既穩住了俄羅斯,也給其他國家吃了“定心丸”。拉夫羅夫訪華時,除了和中方談雙邊合作,還重點討論了上合組織接下來的安排。比如天津峰會籌備細節、成員在安全領域的聯合行動、經濟合作的重點項目。這些具體議題的推進,能讓上合組織更有凝聚力,也能讓美國“分化中俄”的計劃徹底落空。
拉夫羅夫(資料圖)
特朗普的制裁威脅,本質上還是“零和思維”作祟——他以為打壓俄羅斯、分化中俄,就能鞏固美國的優勢。但現實是,中俄合作的基礎是共同利益和戰略互信,不是外部壓力能輕易動搖的。就像中方說的,“維護兩國安全和發展利益”是底線,不管外部怎么施壓,中俄都會在多邊平臺上加強協作。
再看俄羅斯這邊,普京對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態度也很明確。雖然俄方希望俄烏沖突能政治解決,但絕不會為了滿足美國條件犧牲自身利益。俄外長拉夫羅夫訪華,既是回應中方的支持,也是在向外界傳遞信號:俄羅斯不會被孤立,中俄合作會繼續深化。
現在的情況很清楚:特朗普想用關稅“大棒”逼俄羅斯低頭,順便敲打中國;結果中俄用“共同行動”給出回應——你搞你的制裁,我們加強我們的合作。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既維護了雙方利益,也讓美國的“分化計劃”成了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