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早餐飯點剛到,仙桃市長埫口鎮四合村幸福食堂里就已經人來人往了。
“好吃管飽,幸福食堂是個寶。”剛落座,80歲的黃天貴就和鄰座的村民聊開了。“辦得好、辦得久,老伙計們才吃得更香。”71歲的孫運紅接過話茬。
“辦好群眾滿意的事,我們不能當甩手掌柜,更不能想著一勞永逸。”村黨支部書記周志威深有感觸。
原來,四合村辦幸福食堂有過一段不成功的經歷。
去年,該村首次開辦幸福食堂,村里一位愛心老板主動請纓,全程包辦,食堂面向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開放。哪知,幸福食堂只辦了三個月,就因成本過高難以為繼,最終關張。經常來吃飯的老人有些失望。
“市里有好政策,群眾呼聲高,關鍵在落實的最后100米。”周志威此話不假。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仙桃落實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弄清楚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和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究加以解決。為解決高齡、空巢、獨居、失能等老年人的困難,該市推廣“養老五件套”,即助餐、理發、洗衣、助浴、代購代辦服務,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
好事如何辦好?考驗的是黨員干部的作風是否扎實、工作是否深入,靠的是“四下基層”的優良傳統和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帶上問題登記表和記錄本,長埫口鎮黨群服務中心主任王波來到四合村進行深入走訪。
“幸福食堂的水、電、燃氣費用每月開銷1200多元,還不包括日常食材成本。”王波和周志威坐在一起算成本賬。
“幸福食堂服務范圍擴大至70歲以上老人,每人象征性地收取2.5元/餐。”走訪中,不少群眾提出建議。
“即便如此,每人每餐還有6元錢的成本缺口。”最終,通過民政補一點、村集體墊一點、愛心人士捐一點、個人出一點,幸福食堂在前不久第二次“上崗”,并進入良性運轉階段。
聽說這個好消息,老人們奔走相告,在外的子女紛紛找到村委會為老人充飯錢。
周志威介紹,該村正計劃通過“強村富民”公司為幸福食堂造血,通過送餐上門等市場化手段,讓幸福食堂持久地辦下去,把服務群眾的實事辦得更實。
截至目前,仙桃因地制宜、科學布局“五件套”服務點位100個,其中65個已投入運營。
聲明:本公眾號未標明原創的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交流學習之用,不用于商業行為。如有侵犯了企業、媒體、公司、個人的知識產權,請聯系刪除。本公眾號發布的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來源:湖北日報
責編:周方婷
編審:宋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