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成功實施了一臺高難度的角膜內皮移植手術,讓徘徊于昏暗世界三年之久的患者葛先生重新獲得了享受光明的權利。
破解角膜材料“缺口”難題
據悉,河南商丘的葛先生18年前遭遇眼外傷,左眼曾做過晶體懸吊手術來維護視力,然而三年前,“命運多舛”的左眼逐漸出現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的情況。
期間,葛先生曾就診于多家醫院,被診斷為“左眼角膜內皮失代償”,需要進行角膜移植才能挽救正在消失的視力,然而多次輾轉均被告知“沒有合適的角膜供體”,讓葛先生焦急萬分。
我國每年約有幾百萬角膜盲患者需要移植,但實際獲得手術的少之又少,供需比例嚴重失衡。直到近日在河南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終于迎來了轉機。
經醫院角膜眼表科王偉主任檢查,葛先生角膜霧狀水腫,視力只剩手動/40cm,需要盡快進行內皮移植來挽救視力。
王主任迅速協調相關部門,依托愛爾眼庫構建的覆蓋全國的高效角膜資源調配系統,幾天后終于為葛先生找到了合適的角膜材料。
“零容錯”的內皮移植手術
角膜移植并非簡單更換“鏡頭”,尤其是角膜內皮移植,對醫生的技術要求極高。
傳統穿透性角膜移植需要替換全層角膜,而角膜內皮移植是移植了內皮層和后彈力層,雖然術后排斥風險更低,但手術精細度更高,對醫生的顯微操作能力和團隊配合要求極為嚴格。
“內皮細胞不可再生,一旦損傷就無法修復。”王偉主任解釋,手術過程中必須確保移植的內皮細胞完整存活,任何微小失誤都可能影響術后恢復。
伴隨著手術過程的開展,在角膜眼表科專家、醫生共同努力下,葛先生的手術順利完成,終于挽救了即將消失的視力。
光明的接力彰顯大愛的延續
角膜這種透明無血管的組織無法人工合成,只能依靠捐獻。由于傳統觀念影響,角膜捐獻的普及率仍然較低,許多患者在等待中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如果說葛先生是百萬角膜病患者中的幸運兒,那么他的幸運之光,是源自一位無名捐獻者的無私大愛。是他對生命的互助精神,讓這個世界又多了一雙明亮的眼睛。
河南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依托集團優勢資源,通過整合角膜材料、專家資源、公益機構等多方力量,大大加強了角膜材料的協調供給能力,為諸多角膜病患者送去了光明的希望。
或許,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選擇賦予它更大的意義——讓光明延續,讓愛傳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