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九派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7日,特朗普宣稱,8月1日起將對日本、韓國等14國的進口產品加征25%-40%不等的關稅。這一消息瞬間讓韓國陷入兩難,特朗普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向來喜歡揮舞“關稅大棒”。早在他的上一任期,就挑起了中美之間大規模的貿易摩擦,對大量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高額關稅,那架勢,仿佛想通過關稅把中美貿易格局徹底改寫。而且,他也不是只針對中國,日本、韓國等盟友同樣沒少被他用關稅威脅。就拿這次來說,突然宣布對14國加稅,日本和韓國都被列入其中,這背后的目的可沒那么簡單。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一直心心念念要讓美國制造業回流,通過加征關稅,提高外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從而促使美國企業把生產線搬回國內。韓國的制造業,像汽車、半導體等,在美國市場有不小份額。特朗普這一招,就是想逼韓國企業去美國設廠,增加美國本土就業,同時也打壓韓國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讓美國在全球產業鏈競爭中占據更有利位置。
還有,特朗普可能也想借此孤立中國。在他看來,韓國在中美之間的立場很關鍵。他要求韓國制裁中國,就是想切斷中韓之間的經貿聯系,從側面給中國施壓,妄圖打亂中國的發展節奏。在他的“美國優先”戰略里,只要能讓美國獲利,盟友也得為其“馬首是瞻”,關稅就是他迫使盟友就范的有力武器。
韓國在經濟上對美國依賴程度可不低。先看汽車產業,韓國的現代、起亞等汽車品牌,在美國市場銷量可觀。要是特朗普真對韓國汽車加征高額關稅,這些車在美國的價格優勢瞬間就沒了,銷量必然大幅下滑,韓國汽車產業的營收和利潤都會遭受重創。半導體方面,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在全球半導體市場舉足輕重,美國是它們重要的銷售市場和技術合作對象。美國在半導體技術、設備和原材料上占據優勢,韓國企業在研發、生產過程中,很多關鍵環節都離不開美國。一旦美國用關稅制裁,再加上技術封鎖,韓國半導體產業將面臨巨大危機,研發進度可能停滯,生產也會陷入困境。
安全防務上,韓國更是離不開美國。朝鮮半島局勢一直比較敏感,韓國長期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駐韓美軍在韓國安全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要是韓國不聽從美國在經貿和外交上的要求,美國在軍事保護上有所保留,韓國的國家安全將面臨嚴峻挑戰。所以,從這些方面看,韓國面對美國的施壓,反抗的底氣明顯不足。
李在明上臺前,多次強調要讓韓國在外交上保持“獨立性”,上臺后也提出“實用外交”理念,意思就是以韓國自身國家利益為核心開展外交活動。他深知韓國經濟發展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韓之間的貿易額巨大,涉及眾多產業和就業崗位。要是因為配合美國制裁中國,導致中韓關系惡化,韓國經濟肯定吃不消。
在之前的一些表態中,李在明就展現出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的態度。他希望加強與美國的安全同盟關系,同時也想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但特朗普這次的要求,直接把李在明推到了風口浪尖。如果李在明同意美國的要求,制裁中國,韓國國內民眾肯定不答應,畢竟中韓經貿合作給韓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普通民眾能從就業、物價等方面感受到。而且,中韓關系惡化后,韓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外交環境也會變得更復雜,不利于韓國長遠發展。可要是不同意,美國的關稅大棒立馬就會落下,韓國經濟短期內就會遭受沖擊。李在明這“平衡木”走得可真艱難。
李在明和尹錫悅(資料圖)
最近,韓國主動曝出“被美國施壓遏華”的消息,這背后其實有兩層考量。一方面,韓國希望借此讓中國了解其面臨的困境,爭取中國的理解和支持,避免中國因為韓國一些看似“親美”的舉動而采取反制措施。韓國也清楚,在中美之間周旋,要是處理不好和中國的關系,經濟上的損失難以估量。
另一方面,這也是韓國在試探中美雙方的反應。看看中國對美國施壓韓國這事的態度,也看看美國在韓國透露消息后,會不會在加稅等問題上有所松動。韓國也不是完全沒有和美國談判的籌碼。在高速內存領域,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的技術和產能在全球領先,美國很多科技企業對韓國的高速內存產品有依賴。要是韓國在這方面采取一些反制措施,比如限制對美國企業的供貨,美國相關產業也會受到影響。
造船業也是韓國的強項。在全球造船市場,韓國和中國是主要的競爭對手。美國雖然要求韓國遏制中國造船業,但韓國造船企業在技術、經驗和訂單量上有自己的優勢。如果韓國在和美國談判時,以減少對美國造船業相關合作等作為籌碼,或許能為自己爭取一些利益,讓美國在加稅和要求制裁中國的問題上有所讓步。
對于美國這種拉著盟友遏制中國的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態,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協議和談判損害第三方利益。中國一直主張各國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經貿問題,不搞單邊制裁和貿易保護主義。
在對待韓國的問題上,中國態度很明確,不會干涉韓國內政,尊重韓國自主選擇外交政策。同時,中國也愿意為韓國提供一些幫助。在經貿合作上,中國可以和韓國擴大本幣結算范圍,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降低貿易風險。在供應鏈方面,中國和韓國在很多產業上互補性強,雙方可以進一步強化供應鏈合作,提高產業競爭力。中國還積極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如果韓國能在外交上保持獨立、客觀,這對推動自貿區建設也有積極作用,未來三國在經貿合作上能有更多機遇。
李在明(資料圖)
目前看,美韓之間這場博弈還在持續。李在明政府大概率不會輕易答應美國制裁中國的要求,但也不敢完全無視美國的威脅。韓國可能會繼續和美國談判,在一些問題上做出有限度的讓步,比如加大對美國某些產業的投資,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等,以此來換取美國在加稅問題上的緩和。
從長遠看,如果韓國能堅守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在中美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不僅能維護好自身國家利益,還能提升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要是韓國一味聽從美國,損害中韓關系,最終可能落得個兩邊不討好的下場。對中美韓三邊關系而言,韓國的選擇至關重要。若韓國拒絕美國不合理要求,中美韓三邊關系有望保持相對穩定,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和安全局勢也能維持現有格局。要是韓國屈從美國,中韓關系惡化,東北亞地區局勢可能變得更加復雜,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或許會短期上升,但長期看,破壞地區穩定也不符合美國利益。這場美韓之間的“較量”,后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