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張奧平 經濟學家、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本文八大重點
1、從需求側看,上半年內需消費和投資由超長期特別國債及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財政政策加力“兩重”“兩新”支撐,外需出口由關稅暫緩期的“搶出口”“搶轉口”支撐;
2、下半年,因前期存量政策靠前發力,關稅暫緩期結束,內外需則皆存隱憂,需增量政策進一步加力;
3、宏觀數據與微觀體感上存在較大溫差的重要原因是價格長期低位運行,“供強需弱”“量增價減”格局延續。價格長期低位運行不利于市場微觀主體體感與預期修復,且會加劇“內卷式”競爭;
4、筆者建議,各地區各部門應將擴大內需作為下階段首要工作任務。加力擴圍落實“兩重”建設與“兩新”工作,著力解決賬款拖欠問題。加快落實4月政治局會議部署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點支持教育、體育、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相關領域基礎設施方向及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質生產力方向;
5、從供給側看,下半年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將全面開啟;
6、此次去產能,并非過剩產能,而是落后產能。(2025年7月1日,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2015年11月10日,十八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指出“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
7、市場主體,尤其是民營企業需重點關注近年發布的國家及行業標準,主動對標標準實現設備更新與產品升級;
8、“規范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規范地方招商引資”等工作將在下半年進一步落實。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1172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39050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390314億元,增長5.5%。
一、需求側:上半年內需由“兩重”“兩新”支撐,外需由“搶出口”“搶轉口”支撐,下半年需增量政策進一步加力
從需求側看,上半年內需消費和投資由超長期特別國債及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財政政策加力“兩重”“兩新”支撐,外需出口由關稅暫緩期的“搶出口”“搶轉口”支撐。下半年,因前期存量政策靠前發力,關稅暫緩期結束,內外需則皆存隱憂,需增量政策進一步加力。
首先,消費端由消費品換新政策帶動消費回升,但長期或存透支效應。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0%。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13050億元,同比增長5.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2409億元,增長4.9%。
其中,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支持的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30.7%、25.4%、24.1%、22.9%
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共安排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換新,截至6月底已下達資金1620億元。下半年雖仍有1380億元資金支持,但消費品(尤其耐用消費品)存在透支效應,政策效用或將減弱。
其次,投資端由設備更新政策帶動制造業投資維持高位,“兩重”政策支撐基建投資。但因存量政策靠前發力,后續則需增量政策接續。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8654億元,同比增長2.8%。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6%,制造業投資增長7.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1.2%。
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共安排8000億元支持“兩重”建設,截至6月底已下達全部項目清單;超長期特別國債共安排2000億元用于支持設備更新,截至6月底已安排資金約1730億元,使用進度為86.5%。
最后,出口端由關稅暫緩期的“搶出口”“搶轉口”支撐,下半年或難以維持。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17876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130000億元,增長7.2%。
8月1日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結束后,全球將迎來新一輪關稅風暴,故暫緩期的“搶出口”“搶轉口”難以維持,且“搶出口”“搶轉口”亦存在對未來需求的透支效應。
從價格指標看,價格長期低位運行,“供強需弱”“量增價減”格局延續。數據來看,2025年上半年,代表下游的消費者價格CPI同比下降0.1%,代表中上游的生產者價格PPI同比下降2.8%,遠低于全年預期目標。
這也是宏觀數據與微觀體感上存在較大溫差的重要原因。上半年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實際GDP雖同比實現5.3%的增長,但包含價格變化的名義GDP約為4.3%左右。價格長期低位運行不利于市場微觀主體體感與預期修復,且會加劇“內卷式”競爭。
從經濟先行指標PMI來看,6月PMI錄得數據為49.7%,連續3個月處于收縮區間,顯示當前經濟仍存下行壓力。2024年一季度經濟觸底回升,1至3月PMI為:49.1%、50.2%、50.5%。二季度再度降至收縮區間,4至6月PMI為:49.0%、49.5%、49.7%。
整體來看,上半年經濟雖實現同比5.3%增長,高于5%左右的全年預期目標,但下半年內外需皆存隱憂。
筆者建議,各地區各部門應將擴大內需作為下階段首要工作任務。財政政策政策方面,繼續加快今年已安排的4.4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使用,加力擴圍落實“兩重”建設與“兩新”工作,著力解決賬款拖欠問題,為后續增量財政政策加碼留出空間。
貨幣政策方面,加快落實4月政治局會議部署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點支持教育、體育、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相關領域基礎設施方向及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質生產力方向,以“真金白銀”的政策措施加力擴大內需。
二、供給側: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將全面開啟
上文寫到,價格長期低位運行不利于市場微觀主體體感與預期修復,且會加劇“內卷式”競爭。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向“內卷式”競爭亮劍。
會議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問題。在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部分,明確了以下六大工作方針:
1、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2、規范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加強對中標結果的公平性審查;
3、規范地方招商引資,加強招商引資信息披露;
4、著力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暢通出口轉內銷路徑,培育一批內外貿優質企業;
5、持續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健全有利于市場統一的財稅體制、統計核算制度和信用體系;
6、引導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完善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和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
其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排序第一,凸顯重要性。
自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工作以來,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已在不斷加力。
2025年2月,《求是》雜志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文章《經濟工作必須統籌好幾對重要關系》中指出,“要堅持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動態平衡,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進有退、有保有壓,增強供給與需求的適配性、平衡性”。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表示,“我們將分行業出臺具體方案,推動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擴大中高端產能供給,讓供給側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2025年2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堅持從供需兩側發力,標本兼治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等問題,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和提質升級。要優化產業布局、強化標準引領、推進整合重組,推動落后低效產能退出,增加高端產能供給”。
2025年5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5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優化產業布局,遏制落后產能擴張。發揮好質量、標準支撐作用,以市場化方式促進兼并重組,加快淘汰煉油、鋼鐵等行業的落后和低效產能,科學論證煤化工、氧化鋁等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加強行業自律,引導新能源汽車、光伏企業注重技術研發”。
此外,市場主體需理解,此次去產能,并非過剩產能,而是落后產能。
2015年11月10日,十八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同樣作為上一輪去產能的起點,指出“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隨后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
而此次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為“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落后并非過剩,且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與有序退出。
故對市場主體而言,去產能并不可怕,長期“內卷式”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才可怕。數據顯示,2015年啟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后,鋼鐵行業利潤率由2015年的0.9%,到2016年回升至2.9%,2017年達到5.3%;煤炭行業利潤率由2015的1.7%,到2016年回升至5.2%,2017年達到11.9%。
筆者建議,市場主體,尤其是民營企業需重點關注近年發布的國家及行業標準,主動對標標準實現設備更新與產品升級。在各類標準中,兩新工作(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所制修訂的294項國家標準是重中之重。
2025年2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文《2024年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指出,“2024年和2025年‘兩新’領域計劃制定修訂關鍵核心國家標準294項,截至目前已發布168項。設備更新方面,出臺能耗限額、設備能效、污染物和碳排放等國家標準81項,倒逼高污染、高耗能、高風險設備更新換代,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破除“內卷式”競爭除規范企業行為外,也需規范政府行為,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規范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與“引導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以上工作亦將在下半年進一步落實。
*作者張奧平系經濟學家、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同時兼任中國電子商會科創產業專委會副理事長(特聘經濟學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微光計劃”特聘經濟顧問,人民網創投專家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多個地方政府部門及協會等經濟顧問:山東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特聘經濟顧問,山東省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智庫專家;民建陜西省委會企業委員會特聘經濟顧問,陜西省秦商總會特聘經濟學家;江西省數字經濟企業協會特約經濟學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聯直屬商會專家顧問,新疆科學文化傳播大使,新疆青企協特聘經濟學家;遼寧省工業經濟聯合會特聘經濟學家;蘇州工業園區企服中心特聘經濟學家;南昌市工商聯特聘經濟顧問;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經濟發展顧問;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智庫專家;龍口市科學技術局特聘專家;新鄉市企業家聯合會特聘經濟顧問;昆明經開區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特聘經濟顧問;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智庫專家委員。獲評南開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青年經濟學者”,第一財經“青年財經思想者”。
排版| 小禾| 允允主編| 孫允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