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7月13日報道,烏克蘭沖突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在一項完全由機器人部隊執行的任務中,俄軍作戰人員首次在沒有人類步兵直接干預的情況下被俘。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里程碑:一場機器俘虜戰俘的現代戰爭。
7月9日,烏克蘭第3獨立突擊旅通過“電報”軟件發布消息稱,在哈爾科夫地區烏軍部署裝載炸藥的自殺式地面機器人(形似小型車輛)和無人機,對俄軍堅固掩體發動攻擊。在摧毀多個防御工事后,一臺地面機器人逼近部分坍塌的庇護所,俄軍士兵為避免被炸主動投降。
投降的俄軍士兵由多旋翼無人機押送至烏軍防線,全程無人類士兵直接參與。無人機通過實時監控確保戰俘按指定路線行進,最終由人類士兵按規程接收。
該陣地此前已成功抵御烏軍兩輪人類步兵進攻,機器人部隊的介入突破僵局,幫助烏軍控制關鍵區域。
智庫評價此為“非對稱戰爭的里程碑”,通過技術抵消人力劣勢,減少己方傷亡的同時迫使敵軍后撤。
機器人可替代高危任務,單次突擊成本低于訓練有素的特種兵。例如,M2重機槍機器人造價可控,彈藥易獲取(西方庫存充足),且操作員可遠程安全作戰。
2025年6月數據顯示,烏軍無人系統承擔了三分之一對俄打擊任務。
美國戰爭研究所認為,烏克蘭的實踐為全球提供“技術抵消人力”的范本,尤其適用于中小國家應對體量懸殊的對手。
烏無人機部隊指揮官強調:“我們正在為未來的戰爭,而非過去的戰爭做準備”。
這場哈爾科夫的“機器人俘虜事件”,被認為是戰爭史的技術拐點。
在俄烏沖突爆發前,烏克蘭的人口大約4300萬。2025年最新統計烏克蘭人口大致在2800萬到3300萬之間。比戰前人口少了1000萬到1500萬。
這些減少的人口主要是外逃到了歐洲其他國家,這造成了烏克蘭征兵越來越困難,甚至有很多五六十歲的人都被征去當兵了。聯合國一項數據認為,即便現在停戰,烏克蘭要恢復到戰前人口至少也需要50年時間。
俄羅斯的人口為1.46億人,相比烏克蘭,俄羅斯可以動員的人口比烏克蘭要充裕太多了。
就在人們普遍認為烏克蘭因為人口的原因無法再支撐下去的時候,突然就發生了烏克蘭利用機器人俘虜了俄羅斯士兵的事情。 這對俄羅斯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歐洲和美國國對士兵生命看得非常重,但他們的工業生產能力非常強,一旦俄烏戰爭轉化為機器人和俄羅斯士兵之間的較量,那俄羅斯的戰爭前景是不容樂觀的。
現在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的態度突然都變得強硬起來,很可能和烏克蘭這次成功突擊有很大關系。
7月13日,央視報道我第76集團軍某旅兩個連隊進行有人無人協同攻擊對抗演練。該部在傳統步兵分隊陣地進攻課目的基礎上,運用無人機、機器狼等無人裝備,配合完成偵察、要點清除、掩護沖擊突入等戰斗行動。
東方大國一直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