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7月12日,美國副防長科爾比近期向日本和澳大利亞施壓,要求兩國就臺海沖突明確立場。這一動作背后,特朗普的身影若隱若現。此前,他在關稅問題上對盟友頻頻出手,如今又拿臺海說事,意圖似乎不簡單。科爾比的主張向來是“花小錢辦大事”。他覺得臺灣問題能成為抗華抓手,卻沒必要投入過多資源,甚至提出若保不住臺灣地區就炸毀其高新技術產業。這種把臺當局當炮灰的邏輯,用到盟友身上也不意外。
可日澳不傻,美國自己都沒給臺當局任何保證,現在逼他們表態,實在說不過去。特朗普當下最上心的是關稅協議。在對華碰壁后,他轉頭向盟友施壓。對日本,他要求購買更多美國武器、承擔更多駐日美軍費用,還威脅征收25%的輸美商品關稅。對澳大利亞,他強令將國防開支從GDP的2%提至3.5%。這些要求引發強烈反對,澳總理直言是“經濟自殺”,日本首相也批評其邏輯不可接受。
澳總理(資料圖)
特朗普顯然沒把盟友的不滿當回事。“奧庫斯”協議被審查、額外關稅加征,再到如今逼日澳在臺海表態,一系列操作都是施壓手段。對他而言,只要地緣議題沒引爆,就能拿來迫使盟友妥協。日澳現階段擺脫不了美國,這讓他更加有恃無恐。同一時間,臺灣地區的“漢光演習”狀況不斷。賴清德剛視察完號稱“地表最強”的M1A2T戰車并發表講話,事故就接連發生。
軍用車起步卷入民眾致其受傷,夜間自行火炮車撞向民宅還連毀4輛轎車,民眾甚至不確定能否獲得賠償。這還不算完,演習首日遇大雨,臺軍就取消戶外演練躲進室內“畫地圖、練趴姿”,被網友吐槽連天氣都適應不了還談打仗。高調宣傳的“艾斯科防御工事”,也被曝是裝沙土的防洪沙包,在重火力面前不堪一擊。士兵不會端槍、戴反臂章、演習不清場等問題更是屢見不鮮。國臺辦早說過,臺軍就是“花架子”,這些事故不過是再一次印證。
科爾比(資料圖)
美國智庫也看不下去,發文稱沒必要直接保衛臺灣地區,一個小島不會顯著改變中美權力平衡,還建議把防衛責任交給“盟友”,包括臺當局,甚至提議從中國沿岸撤軍、不在臺灣地區保留美軍教官。這無疑是給賴清德和特朗普潑了冷水。賴清德的日子本就不好過。親綠的“臺灣地區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他的施政滿意度42.9%,不滿意度44.5%,出現“死亡交叉”,聲望創上任以來新低。
過去一個月,與在野黨“安全簡報”破局、“團結十講”爭議多、民進黨全代會呼吁推動大罷免引發嘩然、臺北市前副市長妻子輕生事件遭抨擊、大罷免遭主流民意反對,這五個因素讓他支持率大跌,陷入執政困境。再看日本,之前有人喊“臺灣地區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我國外交部回應“借臺灣地區生事,就是給日本找事”,讓這種聲音在日本消停了不少。可美國突然來這么一手,逼它在臺海問題上表態,日本怎能不慌?這對它而言簡直是“送命題”。
特朗普(資料圖)
臺灣地區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際社會早有共識,中國的實力也讓日本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嘴上過過癮,真要表態,自然措手不及。特朗普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他這么做,說到底還是為了關稅。今年4月起,他大打關稅戰,對日本一視同仁,宣布征收24%關稅,還保留25%的汽車關稅,聲稱“日本賺了美國太多錢”。日本首相發出“最強硬警告”,國內也一片激憤,卻沒什么用。
前幾天,特朗普還放話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輸美產品征收25%關稅,威脅日本若反擊就再加稅。明著是逼日澳在臺海站隊,實則是要挾他們在關稅上低頭。特朗普想讓日本選,要么承受中國怒火,要么在關稅上聽話。這招夠“陰損”,可日澳似乎并不接茬。美國對中國的敵意從未消失,一直在做沖突準備。雖然當下不太可能開戰,但我們不能懈怠。居安思危,才能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站穩腳跟,從容應對各種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