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5年9月,準噶爾汗國爆發大面積天花流行病,50歲的噶爾丹策零也不幸染上天花,后醫治無效而病逝。噶爾丹策零的次子策旺那木札勒繼承琿臺吉的大位。
策旺那木札勒在位五年期間不諳政事,無所作為,對部屬臣民極盡暴虐之能事,輔佐他治理國政的姐姐烏蘭巴雅爾和姐夫賽因博勒克都被囚禁起來。
這個多疑的暴君激起了臣下的強烈不滿,1750年初,宰桑袞布、厄爾錐音等人意圖生擒策旺那木札勒,擁立噶爾丹策零的庶出長子喇嘛達爾扎。
小策零敦多布的兒子達什達瓦將宰桑袞布等人的密謀報告給了策旺那木札勒。怒不可遏的策旺那木札勒首先發難,將厄爾錐音拘捕,卻不料袞布等人率兵奪回厄爾錐音,還將策旺那木札勒和達什達瓦生擒。之后,袞布等人擁立喇嘛達爾扎為琿臺吉。
喇嘛達爾扎繼位之初,本來有志恢復其父噶爾丹策零時代準噶爾的鼎盛局面,但很快,他就把清除政敵當成自己政治活動的主要目標。他殺死了已經淪為階下囚的策旺那木禮勒和達什達瓦,將達什達瓦的部眾分給自己的支持者們。
準噶爾政權
1750年9月,達什達瓦的舊部宰桑薩喇爾不甘淪為刀俎魚肉,遂率領四百多人東投清朝。與此同時,大策零敦多布的兒子達瓦齊、和碩特臺吉班珠爾、杜爾伯特臺吉車凌、輝特臺吉阿睦爾撒納等人,密謀擁立噶爾丹策零的幼子策旺達什。
結果事情敗露,策旺達什被喇嘛達爾扎殺死。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等兵敗逃往哈薩克中玉茲處,尋求政治避難。但阿布賚汗迫于喇嘛達爾扎的兵威,不敢收留這兩條喪家之犬,決定把他們抓了獻給喇嘛達爾扎。
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在一番商量后決定鋌而走險,率殘部偷偷潛回塔爾巴哈臺候機東山再起。1752年11月中旬,達瓦齊采納阿睦爾撒納的建議,率領1500名精騎直撲伊犁;11月27日,達瓦齊攻克伊犁,殺死喇嘛達爾扎。在阿睦爾撒納等人的擁立下,達瓦齊登上準噶爾琿臺吉的寶座。
在這之后,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這兩人的政治同盟也開始出現裂痕。1753年10月,阿睦爾撒納意圖占據伊犁以北到阿爾泰山地區的廣闊牧場,和達瓦齊平分準噶爾汗國,遭到達瓦齊的拒絕。
不久之后,達瓦齊殺死了曾經反對自己的阿睦爾撒納的岳父達什,這一事件成為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最終走向決裂的標志。
1753年11月,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兵戎相見,剛穩定沒多久的準噶爾汗國又陷入戰亂。杜爾伯特車凌、車凌烏巴什和車凌蒙克等不堪兵禍,遂率五千戶部眾投附清朝。
1754年6月,達瓦齊以三萬多人的兵力奪取塔爾巴哈臺,擊敗阿睦爾撒納。走投無路的阿睦爾撒納與和碩特臺吉班珠爾等人,也帶著四千戶、兩萬多部眾遷往清朝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境尋求庇護。
被清廷俘獲后受封的達瓦齊
在噶爾丹策零死后不到十年,準噶爾汗國就走馬觀花一樣三換琿臺吉。策旺阿拉布坦以來勵精圖治造就的中亞強權,被這些專注于內耗的不肖子孫們搞得分崩離析。
西部的哈薩克三玉茲不再尊奉準噶爾琿臺吉的號令,南方的天山南路各回部城邦逐漸被伊斯蘭教派勢力的和卓家族所控制。
與準噶爾汗國內訌不止形成對比的是,東方的清朝國勢依然在不斷上升。乾隆皇帝沒有他祖父康熙皇帝的才略,也沒有他父親雍正皇帝的勤勉,但憑借父祖打下來的堅實基礎,具有一定政治領導能力的乾隆皇帝還是可以帶領他的帝國走向極盛。
在噶爾丹策零死后的第二年,1746年年底,清朝四川省大、小金川地區的藏族土司莎羅奔叛亂。清軍在歷時兩年的作戰中數易主帥,卻依舊屢屢被金川軍挫敗。
無奈的乾隆皇帝重新啟用早在1737年就被釋放并貶為庶人的傅爾丹和岳鐘琪,兩位賦閑多年的老將重回戰場領兵平叛。
1749年,金川土司軍終于不堪長期作戰的消耗,莎羅奔主動求和息戰。清朝雖然贏得了面子上的勝利,但是卻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故此,對準噶爾汗國內亂看在眼里的乾隆皇帝,始終沒有精力去研究出兵攻擊準噶爾的可行性。清朝方面基本遵守了1739年訂下的清準和議,只是對前來投奔的準噶爾汗國難民予以撫慰賑濟,收買人心。
乾隆
直到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撕破了臉,打得不可開交之時,猶豫已久的乾隆皇帝才下定決心:采用武力徹底摧毀準噶爾汗國。
阿睦爾撒納歸降后,也幾次上書乾隆皇帝建議清朝出兵,還拍著胸脯表示自己愿意充當前鋒。1754年12月,乾隆皇帝最終決定于1755年春季即對準噶爾用兵。
參與軍事行動的清軍作戰序列包括京師及其余各地駐防八旗13200人,黑龍江索倫八旗8000人,宣府、大同、陜甘綠營11000人,內、外蒙古兵17800人,共計動用兵力5萬人。
此外,屯駐瓜州20年之久的吐魯番回部頭目額敏和卓,因熟悉天山南路回部的情況,也奉命率領300名吐魯番回眾加入遠征軍隊伍中。
1755年二月,清軍沿襲以往對準噶爾用兵的慣例,將5萬野戰兵團分作西、北兩路軍,每路2.5萬人,分別從巴里坤和烏里雅蘇臺出發,向準噶爾汗國推進。
清準及周邊形勢圖
西路軍以定西將軍永常為帥,北路軍以定北將軍班第為帥。阿睦爾撒納和薩喇爾分別被委任為定邊左副將軍和定邊右副將軍,隨同大軍行動,其中阿睦爾撒納負責協助班第指揮北路軍。
已經厭惡戰亂的準噶爾官民不愿意給達瓦齊賣命,爭相率眾歸附清軍。四月,清軍西、北兩路大軍挺進到博爾塔拉會師。五月,清軍兵不血刃占領伊犁,在準噶爾躲藏30年的羅布藏丹津也被清軍俘獲。
眾叛親離的達瓦齊在伊犁以西90公里處的格登山(今新疆昭蘇縣境內),好不容易拼湊起近萬士卒,憑險頑抗。5月14日,清軍進抵格登山將達瓦齊所部團團圍住。
清軍中有一位名叫阿玉錫的四品翼長,原是準噶爾汗國的低級官員,后來因為犯罪而被判斷臂的刑罰。不甘坐以待斃的阿玉錫越獄逃跑,于1733年跑到烏里雅蘇臺向清朝投誠。
乾隆皇帝從薩喇爾口中聽說阿玉錫有唐朝尉遲恭的風范,可以空手奪人槍矛,當即親自召見阿玉錫,擢升他為侍衛,出兵準噶爾時又派遣他到軍前效力。
薩喇爾
1755年5月14日夜,阿玉錫奉定邊左副將軍阿睦爾撒納之命,和同在清軍中效力的準噶爾人巴圖濟爾噶勒、察哈什率領22名官兵,潛入達瓦齊在格登山的營寨刺探軍情。
但欲建奇功的阿玉錫卻沒有完全遵照阿睦爾撒納的指示行事,他與一行兵丁身穿準噶爾軍的衣甲,借夜色掩護向格登山前進。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偽裝者攜帶的武器,除了弓箭刀矛等冷兵器,每人還背著一桿尺寸較短的火繩槍。
盡管屢次和準噶爾軍作戰,清軍往往可以憑借火炮威力大、數量多,在火力上占據優勢,但準噶爾軍性能相對優異的單兵火器也不可能不引起清朝方面的關注。
1717—1720年清朝與準噶爾爭奪西藏期間,準噶爾人將“贊巴拉克”輕型火炮縮小口徑改良成“雜不喇大鳥槍”(別稱“贊巴拉特鳥槍”),并用于戰場。
這種有效射程大于清軍鳥槍的火器很快引起清軍將帥的關注,撫遠大將軍王胤禎特意仿造了300桿“雜不喇大鳥槍”留貯甘州武庫備用。
1731年,清軍在和通泊之戰慘敗后,雍正皇帝為了讓清軍在戰備上取得對準噶爾軍的全面優勢,下旨在北京和西安兩地大規模仿制準噶爾軍的火繩槍。
1748年,乾隆皇帝諭令內務府造辦處:“贊巴拉特鳥槍、箭俱是有用之物,理當多造些備用?!卑⒂皴a和他的部下們背上的火繩槍,就是內務府仿制的“雜不喇鳥槍”。
阿玉錫等25名清軍大鬧達瓦齊軍營
阿玉錫充分利用自己是準噶爾人的優勢,騙過了達瓦齊設在外圍的崗哨。等到接近達瓦齊大營時,阿玉錫一聲令下,這25名清軍隨即在達瓦齊的軍營中左沖右突,攪得天翻地覆,格登山下的清軍亦強攻上山。
至1755年5月15日黎明時分,4000名準噶爾人向清軍投誠,達瓦齊僅率2000余敗兵向天山南路出逃。6月8日,達瓦齊在逃到天山南路烏什城時,被該城城主霍集斯俘獲,隨即獻給清軍。
準噶爾琿臺吉被執,天山南路的回部各城邦也紛紛宣布效忠清朝。這樣,從清軍出兵到達瓦齊被俘,不過經歷了4個月的時間,曾經讓清朝康熙、雍正兩代皇帝頭疼不已的準噶爾汗國,現在竟如此不堪一擊。
捷報頻頻傳到北京,奇襲格登山的頭號功臣阿玉錫獲得了乾隆皇帝為他御作打油詩的殊榮,著名外籍畫家郎世寧也把這位準噶爾人出身的清軍軍官橫槊蕩寇的身影永遠留在了油畫里。
阿玉錫
歡喜不已的乾隆皇帝以為自己真的建立了父祖也無法企及的一統西域之武功,卻沒想到麻煩事還在后頭。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