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調解,被國際社會譽為“東方經驗”“東方之花”,是我國獨創的化解矛盾、消除紛爭、促進和諧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特推出“調解·止爭”融媒體欄目,記錄法官分析案情、探究矛盾起源、用情用心化解糾紛全過程,展現人民法院如何通過調解這一工作方法定分止爭,真正實現案結事了。敬請關注。
“其實,你們之間的分歧,說到底還是因為孩子。如果一直這樣爭執不下,最終受傷的還是孩子。咱們不如放下成見,一起為孩子想想。”
近日,浙江省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老法官調解工作室的退休法官張蕊芳收到了一面當事人送來的錦旗。這背后是一個關于司法溫度與親情修復的暖心故事。
張蕊芳對當事人進行電話回訪。
從“爭孩子”到“為孩子”,讓親情回歸理性
2023年,陳某與李某協議離婚,約定孩子2歲前隨母親陳某生活,2歲后由父親李某撫養。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陳某認為自己的教師職業優勢和穩定良好的生活條件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于是向法院提起訴訟,希望變更撫養權,讓孩子繼續隨自己生活。
“我覺得我作為老師,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這對他的未來很重要。”陳某說。
這場撫養權之爭,如同平靜湖面投入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雙方情緒逐漸失控。
孩子隨母親陳某生活期間,李某在探視孩子時屢遭阻礙,心中的不滿與憤怒也隨之爆發,甚至公開指責陳某的家人,引發了兩起名譽權糾紛。一時間,三起案件交織在一起,雙方的關系降到了冰點。
“我只是想看看我的孩子,為什么就這么難?”李某在一次探視受阻后,憤怒地喊道。
退休法官張蕊芳接手了這起棘手的案件。她深知,孩子是無辜的,他的幸福與成長,才是這場紛爭中最重要的考量。她耐心傾聽雙方的訴求,從孩子的最大利益出發,尋找解決之道。
面對情緒激動的李某,張蕊芳輕聲細語地勸慰:“孩子還小,突然改變環境可能會讓他感到不安。媽媽是老師,能給他更多的知識滋養,但爸爸的愛,也是他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陽光。我們可以一起商量,細化探視的時間和方式,讓孩子既能感受到母愛的溫暖,也能享受到父愛的陪伴。”
“張法官,您說得對,我是太沖動了。但我就是想多陪陪孩子。”李某聽后,情緒稍有緩和,低聲說道。
經過幾個小時的溫馨對話,雙方的情緒逐漸平復,對立的態度開始軟化。
“名譽權糾紛”一攬子化解,促家庭“破冰”
通過與雙方的溝通,張蕊芳意識到,要真正化解這場紛爭,僅解決撫養權問題是不夠的。于是,她提出了“一攬子調解”的方案,圍繞孩子的健康成長,引導雙方理性協商,一次性解決所有糾紛。
“我們不僅要解決撫養權的問題,還要把探視權、名譽權的問題都一并解決了,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成長。”張蕊芳在與雙方溝通時說道。
在她的耐心調解下,雙方開始放下成見,坦誠交流。張蕊芳多次與雙方單獨溝通,了解他們的底線與期望,然后提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她協助雙方制定了詳細的探視細則,讓李某不再擔心“失去孩子”,同時也勸說陳某及其家人理解、諒解李某。
“我愿意按照這個方案來,只要我能經常看到孩子。”李某在仔細閱讀了調解方案后,認真地說。
最終,雙方達成了共識:孩子由陳某撫養,但李某享有充分的探視權,包括周末、寒暑假及法定節假日的陪伴時間都明確細化。此外,雙方還就名譽權糾紛達成了和解,李某向陳某的家人道歉,并承諾不再發表不當言論。
“張法官,真的很感謝您。我們之前太沖動了,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現在這樣,孩子既能得到好的教育,我也能經常陪在他身邊。”李某感慨地說。
“張法官,太感謝您了。為了孩子,我們以后一定會好好相處。”陳某也感激地說道。
調解結束后,張蕊芳還進行了回訪,得知雙方都能按照調解協議妥善安排探視,孩子甚至在李某家度過了一個溫馨的端午節。那一刻,所有的紛爭與隔閡,都化作了家庭中的歡聲笑語。
銀發力量繪就定分止爭“新楓景”
這起案件的成功調解,是嘉興中院老法官調解工作室的一個縮影。自2018年4月成立以來,該工作室讓退休法官重登司法為民舞臺、重回矛盾糾紛化解一線,共成功調解各類案件2200件,深受當事人好評。
嘉興中院老法官調解工作室聘用的退休法官。
張蕊芳等老法官們不僅是“咨詢員”“調解員”,更是“溫暖傳遞者”。他們在化解矛盾的同時,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將糾紛化于萌芽,止于未訟。同時,他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高校聯合開展普法宣傳、法治座談交流等活動,走進社區開展法治課堂,為“抓前端、治未病”工作貢獻力量。此外,他們還發揮著“傳幫教帶”的作用,將司法智慧與敬業精神傳遞給年輕的法院干警。
嘉興中院民一庭的青年法官助理孫雙雙,在談及跟隨張蕊芳參與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的經歷時,眼中滿是敬佩與感激之情。
她回憶道:“我曾有幸跟隨張蕊芳參與過不少婚姻家庭糾紛的調解工作。那些案件,就像一團團亂麻,每一件都纏繞著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和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紛爭。剛開始,我常常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究竟該從哪里入手,才能真正走進當事人的內心,觸動他們的心弦。然而,張蕊芳總是能憑借她那敏銳的洞察力和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迅速撥開迷霧,精準地找到矛盾的癥結所在。”
在張蕊芳的悉心指導下,孫雙雙逐漸領悟到調解婚姻家庭糾紛的真諦。她感慨道:“調解婚姻家庭糾紛,這不僅需要扎實的法律知識,更需懂得人情世故、溫暖人心。”
現在,孫雙雙已能獨立承擔調解工作,為當事人帶來和諧與安寧,這一切都離不開張蕊芳的言傳身教。
“我們雖然退休了,但還想為社會出點力。看到雙方當事人因為我們的調解而重歸于好,我們覺得很有成就感。”張蕊芳微笑著說。
如今,像嘉興中院“老法官調解工作室”這類依靠退休老法官助力基層治理的工作室,已覆蓋嘉興市五縣兩區,正從個案調解到類案治理,逐漸實現功能的深層次轉變,有效推動了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策劃:何江 張偉剛 劉曼 柳杰
記者:張馨葉 | 通訊員:金娜娜
制圖:白榕
編輯:張馨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