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TEACHING
近日,長寧區人民法院在江蘇路街道舉行社區巡回審判,由立案庭繆巍法官及法官助理劉敏公開審理申請人L某訴被申請人H居委會申請指定監護人一案,并于庭審結束后現場開展民事監護制度專題講座。江蘇路街道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等三十余人全程參與。
巡回審判進社區
真實案例“零距離”釋法
法治理念“心貼心”傳遞
本案系涉及失能老人監護權益的典型民事案件,聚焦監護制度適用條件與程序規范。繆巍法官在社區司法所公開審理,通過規范庭審流程,直觀展示指定監護人的法律依據與操作標準。旁聽的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作為社區治理骨干,近距離觀察法庭調查、舉證質證等環節,深化對監護權界定、職責邊界等法律問題的理解。活動通過“審理一案”實現“教育一片”,將抽象法律條文轉化為鮮活案例,推動法治理念從文本走向實踐,從法庭延伸至社區。
專題講座解民惑
聚焦監護“關切點”
精準服務“暖人心”
庭審結束后,繆巍法官圍繞監護制度核心內容開展專題講座。系統講解監護人資格、職責等核心內容,結合高空拋物責任認定、意定監護協議簽訂等社區高頻問題,剖析監護爭議解決路徑。針對基層工作者關注的“監護監督缺位”“意定監護執行難”等痛點,法官以案例為引,提出“三步法”解決方案:明確監護人選任標準、建立定期履職評估機制、強化居委會協調監督職能。現場答疑環節,針對社區反映的“失獨家庭監護支持”“精神障礙患者緊急處置”等疑難問題,法官逐一回應,提供法律指引與操作建議。
“彩虹橋”連心聚力
延伸職能拓效能
基層治理譜新篇
本次活動由長寧法院“彩虹橋”法治工作站、街道司法所、街道社會工作辦聯合舉辦,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中的一次實踐探索,是雙方深化協作、優勢互補的成功典范。“彩虹橋”法治工作站自試點以來,作為長寧法院主動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實現從社區法官工作室“華麗轉身”的核心載體,其核心使命就是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持續轉化為強大的基層治理效能。江蘇路街道司法所作為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陣地,積極提供場地、組織人員、協調資源,確保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充分體現了街道層面依托“彩虹橋”法治工作站的專業優勢,“把‘彩虹橋’建為‘連心橋’”的生動實踐。
本次活動深刻踐行了“楓橋經驗”的精髓——依靠群眾、就地解決矛盾、預防化解在基層。通過組織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等旁聽真實案件、接受專業培訓,有效凝聚了多元解紛合力,提升了基層法律服務供給的質量與效率。這不僅是一次個案審理和知識普及,更是對基層法治“氣象站”功能的強化:敏銳感知社區監護領域的風險隱患,通過專業力量提前介入、精準普法,做實糾紛前端化解。法槌在社區敲響,敲開的是司法為民的坦途;暖陽為監護照亮,照亮的是法治惠民的溫情。通過“以案釋法+實務培訓”雙輪驅動,“彩虹橋”法治工作站推動法治資源精準對接社區需求,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提供實踐樣本。
SUMMER TEACHING
來 源|長寧區江蘇社區發布
校 核|沈曉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