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5 日,美股收盤鐘聲敲響時,全球科技界見證了歷史性時刻 —— 英偉達市值單日飆升 4.04%,突破 4.17 萬億美元大關,相當于一夜之間增加了 1.6 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超過了全球 90% 國家的年度 GDP,其漲幅甚至超過了整個半導體行業(yè)全年的市值增量。
一、H20 解禁:一場價值千億的 "政治經濟學實驗"
這場資本狂歡的導火索,是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黃仁勛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的重磅宣布:美國政府已批準恢復向中國銷售 H20 芯片,并將推出全新 RTX Pro GPU。這顆基于 Hopper 架構的 "特供版"AI 芯片,雖然算力僅為 H100 的 15%,但憑借 96GB HBM3 顯存和 CoWoS 先進封裝技術,依然是中國市場性能最強的 AI 芯片。
更具戰(zhàn)略深意的是,H20 的解禁背后暗藏著復雜的政治博弈。為獲得美國政府批準,英偉達不僅承諾加強本土制造業(yè),還同意將部分訂單轉移至美國本土晶圓廠。這種 "技術換市場" 的策略,讓英偉達在保住中國市場的同時,也為特朗普政府的 "制造業(yè)回流" 政策提供了政治背書。
數據顯示,H20 的恢復銷售預計將為英偉達帶來每年 80-120 億美元的收入增量。字節(jié)跳動、騰訊等中國科技巨頭已啟動緊急采購計劃,僅字節(jié)跳動一家就計劃在 2025 年采購 20 萬顆 H20 芯片。這種爆發(fā)式需求直接拉動 A 股英偉達概念股全線漲停,勝宏科技、中電港等產業(yè)鏈公司單日漲幅超 10%。
二、Blackwell Ultra:重新定義 AI 推理的 "工業(yè)革命"
在 H20 引發(fā)市場震動的同時,英偉達悄然拋出了 "王炸"——Blackwell Ultra 芯片平臺。這款基于 Blackwell 架構的新一代 AI 加速器,通過 72 顆 GPU 與 36 顆 Grace CPU 的集成,形成了一個相當于 "單體巨型 GPU" 的機架級解決方案 GB300 NVL72。其推理性能達到 1.4 ExaFLOPS,是上一代 Hopper 架構的 70 倍,可在 10 秒內完成 DeepSeek-R1 671B 大模型的復雜推理任務。
這種性能飛躍背后,是英偉達在芯片架構上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Blackwell Ultra 采用臺積電 4NP 工藝,集成 2080 億晶體管,通過第二代 Transformer Engine 實現了對 FP4 等新型數據格式的支持,使模型訓練成本降低 40%。更令人驚嘆的是,其 NVLink Switch Chip 技術實現了 130TB/s 的集群互聯帶寬,徹底解決了 AI 算力擴展的 "最后一公里" 瓶頸。
這種技術優(yōu)勢直接轉化為商業(yè)價值。甲骨文已向英偉達下單 40 萬顆 GB200 芯片,用于建設價值 400 億美元的 "星際之門"AI 數據中心。微軟、谷歌等云服務商的 GB200 訂單總額也突破 200 億美元,預計 2025 年下半年將迎來交付高峰。
三、中國市場:英偉達的 "甜蜜陷阱" 與 "戰(zhàn)略錨點"
H20 的解禁讓英偉達重新獲得中國市場的入場券,但這場博弈遠未結束。中國本土芯片廠商在三個月的市場真空期里已完成戰(zhàn)略卡位 —— 寒武紀思元 590、華為昇騰 910C 等產品在推理市場的份額從 2024 年的 30% 躍升至 50%。更具威脅的是,國產 B30 系列芯片預計 2025 年底量產,能效比將比 H20 提升 30%,采購成本降低 40%。
面對這種局面,英偉達采取了 "雙軌制" 策略:一方面通過 H20 的規(guī)模化交付鞏固現有客戶,另一方面通過 RTX Pro 等新產品開拓智能工廠、物流數字孿生等增量市場。黃仁勛在鏈博會期間密集會見雷軍、張一鳴等中國企業(yè)家,甚至親自體驗小米端側大模型,釋放出強烈的合作信號。
這種策略初見成效。大位科技等中國合作伙伴已與英偉達簽訂 H20 采購協議,張北榕泰 130MW 算力中心的 12,000 架機柜將全部搭載 H20 集群。但風險同樣存在 —— 中國 "東數西算" 工程明確要求 2025 年國產芯片使用率不低于 50%,這意味著英偉達未來的市場空間將受到政策制約。
四、技術霸權與產業(yè)重構:全球 AI 格局的 "權力游戲"
英偉達市值的飆升,本質上是全球 AI 算力爭奪戰(zhàn)的縮影。隨著生成式 AI 從實驗室走向商業(yè)化,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的 "石油"。據華夏基金測算,2025 年全球 AI 服務器市場規(guī)模將達 2980 億美元,同比增長 72%,而英偉達憑借 88% 的市場份額幾乎壟斷了這一領域。
這種壟斷地位引發(fā)了連鎖反應。美國鈾業(yè)協會警告,英偉達芯片制造依賴的高純度硅材料有 40% 來自俄羅斯,若制裁升級可能導致全球 AI 算力供應鏈斷裂。更深遠的影響在于,英偉達通過 CUDA 生態(tài)構建的開發(fā)者護城河(超 500 萬開發(fā)者),正在形成 "軟件定義硬件" 的新霸權。
但變局正在醞釀。AMD 的 MI300X 芯片已進入中國市場,特斯拉 Dojo 超算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替代效應逐漸顯現。中國通過 "場景定義芯片" 模式(如寒武紀的思元系列)探索差異化競爭,在邊緣計算、智能汽車等細分領域建立優(yōu)勢。
五、未來十年:AI 算力的 "寒武紀大爆發(fā)"
慶應大學的模擬推演顯示,英偉達的技術優(yōu)勢可能在 2027 年前后遭遇挑戰(zhàn)。隨著 RISC-V 架構的成熟和 Chiplet 技術的普及,中國本土芯片廠商有望在先進封裝、開源框架等領域實現突破。更關鍵的是,量子計算的商業(yè)化進程若提前,可能徹底顛覆現有算力格局。
但在當下,英偉達依然是無可爭議的王者。其 Blackwell Ultra 平臺的推出,標志著 AI 推理進入 "長思考" 時代 ——AI 模型可以像人類一樣在推理過程中動態(tài)調整計算量,實現更復雜的邏輯推演和多步驟規(guī)劃。這種技術突破將重塑金融、醫(yī)療、智能制造等行業(yè)的底層邏輯,創(chuàng)造出難以估量的商業(yè)價值。
當黃仁勛在鏈博會現場演示 H20 驅動的智能工廠數字孿生系統時,所有人都看到了未來的模樣:在西伯利亞油田,俄羅斯工程師用英偉達芯片優(yōu)化石油開采;在深圳科技園,中國程序員用 CUDA 框架訓練自動駕駛模型;在硅谷數據中心,OpenAI 的超級計算機正孕育著下一個 ChatGPT。
英偉達市值的飆升,不僅是一家公司的勝利,更是整個 AI 時代的宣言。它提醒我們,在這個算力為王的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與地緣政治的博弈,將決定人類文明的下一個十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