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保拼娙硕拍恋倪@句詩,寫的是秋天的夜晚。但是要我說,夏天晚上乘涼看星星看月亮,才是最舒服的事情。白天被太陽曬得沒脾氣,到了晚上,搬個板凳坐在院子里,蒲扇一搖,看著天上的月亮,感覺心一下就靜下來了,也變得涼快了。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是農歷的六月二十二。這個日子很巧,正好是滿月(望月)過去了一個星期,月亮從最圓的時候,開始一點點變小,但晚上出來的時候,還是亮堂堂的。
在咱們現代人看來,月亮就是天上的一個星球,有時候圓,有時候缺。但是在咱們老祖宗眼里,月亮就像天上的一本老黃歷,告訴大家什么時候該干啥農活。咱們現在用的農歷,也叫陰歷,就是根據月亮圓缺的規律來制定的。可以說,沒有月亮,就沒有咱們這么多傳統節日。
所以,咱們的老祖宗特別喜歡看月亮,一看就是幾千年。他們不光是看月亮美不美,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從月亮的樣子,看出接下來天會不會下雨,莊稼長得好不好。尤其是在農歷六月,這個關系到一年收成的關鍵時候,看月亮就更重要了。
在農村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六月十五月打傘,米價賤得不值錢”。這句話說得特別有意思,那到底是啥意思呢?
因為農歷的每個月十五,都是月亮最圓的時候,也叫“望月”。這個時候月亮最亮,天上的任何一點變化,咱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老祖宗就把這一天,當成一個觀察天氣的“窗口”。
什么是“月打傘”?這個說得特別形象。它不是說月亮真的打了把傘,而是說月亮的周圍,出現了一圈大大的光圈,看著就像是月亮給自己撐開了一把半透明的傘。這個光圈,咱們現在科學上叫“月暈”。
那為啥月亮“打傘”了,就預示著“米價賤得不值錢”呢?
這里面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咱們老祖宗雖然不懂科學,但他們觀察到的現象是對的?!霸聲灐笔窃趺磥淼哪??是因為天上有很高很高的云,這種云里有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小冰晶。月光穿過這些小冰晶的時候,光線被折射了,就形成了人們看到的光圈。
有這種高云,就說明遠處有一大片管下雨的云層正在靠近。所以,俗話也說“月暈而風,礎潤而雨”,意思是月亮有了光圈,很快就要刮風。房基石要是變潮濕了,很快就要下雨了。這都說明,“月打傘”是一個要下雨的預兆。
你想想,在農歷六月,也就是最熱的時候,莊稼最需要的是啥?就是水!這個時候要是能來幾場透地雨,那地里的農作物肯定能長得又高又壯,結出來的果實也飽滿。
莊稼大豐收了,家家戶戶的糧食都多得吃不完,那糧價、米價是不是就便宜了?所以說,“米價賤得不值錢”,說的就是糧食大豐收的好年景。
既然有好的方面,就會有壞的。有句老話正好是反過來的,叫“最怕十五月光明,伏里無雨地生煙”。
這句話就更好理解了,說的就是,如果在六月十五這天晚上,月亮特別的亮,一點云彩都沒有,天上干凈得像洗過一樣,那反而不是個好兆頭。
為啥呢?因為天上一絲云都沒有,說明空氣非常干燥,短時間內根本沒有要下雨的跡象。這樣的天氣要是持續下去,那接下來很可能就是“伏旱”,也就是三伏天里的大干旱。毒辣的太陽天天曬,地里的水分都蒸發干了,干得裂開大口子,熱得好像要冒煙一樣,就是所謂的“地生煙”。
莊稼要是碰上這種天氣,別說灌漿了,能活下來都算不錯了。所以,這樣的年份,糧食肯定會大減產,農民就要發愁了。
那么,咱們回過頭來看看今年的情況。
今年的六月十五,正好是一個星期前。大家可以仔細回憶一下,或者問問家里的老人,那天晚上的月亮是啥樣的?
我聽很多地方的朋友說,今年六月十五那天晚上,天上的云都挺多的,很多地方的月亮都是在云里鉆來鉆去,根本就沒看到一個亮堂堂的大圓月,有些地方甚至還下雨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按照咱們老祖宗“六月不見圓,大雨下半年”的說法,今年的雨水可能會比較多。這正好也對上了咱們之前說過的,今年是“母伏”年,雨水會偏多的判斷。你看,老祖宗的智慧都是相通的。
總結
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看天識天氣的農諺,都是他們幾千年來“靠天吃飯”的經驗總結。他們把天上的云、風、月亮、星星,都當成了老天爺寫的“天氣預報”。
那么,你還記得今年六月十五那天晚上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嗎?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