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已經熱過頭了,而這兩天,這輪高溫就會進入鼎盛時期,根據天氣預報的說法,6個省份局地最高氣溫或超40℃,而再過4天就是入伏的時間了,那么是不是進入伏天,反而會涼快一點呢?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而立秋節氣也是在伏天里面,2025年的立秋是早公歷的8月7日,而老輩人一直講,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之后,隨著天氣的降雨,那么是不是就會涼快一些了呢?我們一直在強調,夏熱秋涼,但是說到這里大家可能要失望了。
立秋,雖然名義上是進入了秋天,它從氣象學的角度來看,它是沒有達到真正進入秋季的一個條件的,也就是說,不會馬上涼快起來。
立,是開始的意思,秋,則代表著孟秋時節的一個開始。書中記載“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直白一點,到了立秋,只能說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但是仍然還沒有過去,這句話有些拗口,不過卻是事實。因為在立秋這段時間,我們還要警惕的是秋老虎的襲來,正所謂:猛虎下山,人要遭殃,說的就是突然的天氣變化,引起人們的一個不適。
“秋老虎”這個概念,是民間形成的,它是指的是立秋之后,又出現突然的高溫天氣,但其實這種情況,也會分年份,還有就是溫度的高低,那么這些差別是從什么地方來呢?很大程度來源于立秋時間的早晚。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季節,也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斗指西南,太陽達黃經135°為立秋。如果是按照公歷的時間,立秋時間的早晚是沒有什么差別的,但是如果是按照農歷的時間,那么就會有很大的變化,一般來講,立秋都是在農歷的七月,但是今年卻是在閏六月。
在農歷的時間上,立秋的早晚就很明顯了,8月7日立秋,對應的農歷時間是閏月的六月十四,立秋的交節時間為13點51分19秒,今年立秋是早還是晚呢?既然是提到了時間,那么早晚,也就是根據時間來判斷了。
第一種:根據立秋交節的時間來判斷早晚
根據村里老人的一個說法,立秋交節的時間,我們以中午12點為節點,如果在12點以前立秋,那就是早立秋,反之如果是在12點以后,那么就是晚立秋。
這種方法特別的簡單,我們可以看出來今年的立秋交節時間是在教13點52分,這種就是典型的晚立秋。
第二種:根據立秋在農歷的所在月份來判斷早晚
立秋的時間,一般是在農歷的七月份,而有的時候,會相對比較的早,會出現在農歷的六月份,這就會造成早晚的一個情況。
從時間來看,今年的立秋,是在農歷的閏六月十四,而這個閏六月就有些特殊了。可能很多朋友要說了,閏六月不還是六月嗎?今年是不是就是早立秋?其實不然,大家可以看一下,今年是閏六月。這個閏六月的出現,是因為歷法的差異造成的,在2025年農歷六月后的月份缺少中氣處暑,根據農歷置閏規則,就需要在該月后設置閏六月,以協調歷法與季節的同步。
閏六月是比較少見的,一般來講19年可能才會出現一次,而且在氣候上,也預示著氣溫會有所偏高。
所以閏六月,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七月,而七月其實還是屬于晚立秋。
立秋之后,會不會出現秋老虎呢?農諺有答案!
農諺一:早立秋,涼悠悠,晚立秋,熱死牛
說的就是立秋比較早,天氣會比較的涼快,立秋來的比較晚,那么會特別的炎熱,也就寓意著秋后還有可能會特別的炎熱。
農諺二:早秋添單衣,晚秋不用衣
這個衣指的就是衣服的意思,說的是早立秋的話,就要多添衣物,意思就會比較的涼快,而晚立秋,衣服都不用,只能是打赤膊,這就說明溫度會比較的高。
農諺三:上午立秋,冷颼颼;下午立秋,熱死牛。
這里則是告訴我們,立秋交節的時間如果是在上午會比較的涼快,在下午的會就會比較的炎熱,那么后續炎熱的時間也比較長。
按照農諺來看,今年是晚立秋,那么炎熱的時間是比較長的,也就是說,今年立秋之后不會很涼快,秋老虎容易下山。
當然這些多少帶有一定的地域性,我國的幅員遼闊,而且各個地方的天氣,也會出現明顯的一個差異,8月7日立秋之后,會不會出現秋老虎,我們不妨一起關注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