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空軍近期將部署在日本的升級版F-16“戰隼”戰斗機調往韓國烏山空軍基地,駐韓美軍發言人證實了這一軍事調動,但以行動安全為由未透露具體戰機數量。這一動作發生在美日韓三國頻繁舉行聯合軍演的敏感時期,讓朝鮮半島本就緊繃的局勢再度升級。
先說美日韓的軍事動向。2025年7月11日,三國在濟州島以南公海空域舉行聯合空中軍演,美軍派出可搭載核彈的B-52H戰略轟炸機,日本出動F-2戰斗機,韓國則投入KF-16戰機,三方組成聯合打擊編隊開展目標鎖定訓練。同一天,美日韓三國總參謀長在首爾召開會議,美軍參謀長丹·凱恩、韓方金明秀、日方吉田圭秀齊聚一堂,將軍事演習與高層磋商捆綁推進,釋放出強烈的施壓信號。這種不到一個月內第二次大規模聯演的頻率,已不是簡單的例行訓練,而是實實在在地將軍事壓力頂到了朝鮮家門口。
拉夫羅夫(資料圖)
再看俄羅斯的反應。作為朝鮮半島局勢的重要利益攸關方,俄羅斯顯然不會坐視美國在該地區的動作。7月1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抵達朝鮮元山,開啟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此行重點是與朝鮮外務相崔善姬舉行第二輪外長級戰略對話,雙方圍繞東北亞安全局勢深入交換意見,并明確反對域外勢力在亞太地區制造緊張與對抗。拉夫羅夫在訪問期間強調,俄方將盡己所能保障朝鮮的合法權利,防止可能導致不良結果的挑釁行為。這一表態并非空穴來風,2024年6月簽署的《俄朝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中,明確包含“在遭遇武裝攻擊時相互提供一切可行支援”的條款,具有實質性的共同防御性質。
俄朝合作不僅停留在紙面上。拉夫羅夫訪朝期間,雙方宣布恢復海上通航,并擴展莫斯科、哈巴羅夫斯克與平壤之間的空中航線,這些舉措表面上是交通便利,實際上是在西方制裁持續加碼的背景下,為朝鮮打開封鎖中的經濟與物流通道。更值得關注的是,朝鮮在條約簽署后迅速行動,半年內向俄羅斯運送了600萬發炮彈、幾十枚導彈及上百枚彈道導彈,并派出1.7萬名士兵參與俄烏沖突。作為回報,俄羅斯向朝鮮轉讓無人機、導彈及衛星技術,并推進圖們江大橋建設,以擴大在半島的影響力。
拉夫羅夫(資料圖)
中國在半島問題上的立場始終明確且堅定。2024年3月,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就強調,半島不應再次生戰生亂,誰要借半島問題開冷戰對抗的倒車,就要承擔歷史責任。2025年7月,中朝高調紀念《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署64周年,重申“一方受襲、另一方傾力相助”的安全承諾。面對當前局勢,中方多次呼吁重啟六方會談,提出“雙暫停”方案,即美韓暫停軍演,朝鮮暫停導彈試驗,以推動和平對話。這種立場與俄羅斯反對軍事訛詐、主張亞太地區安全平等且不可分割的態度不謀而合。
美日韓的軍事集結、俄羅斯的強力反制以及中國的堅定立場,共同構成了當前朝鮮半島復雜的地緣政治圖景。美日韓試圖通過軍事壓力迫使朝鮮回到談判桌前,但朝鮮因歷史上多次談判無果以及韓國政策的反復無常,已對美韓失去信任。俄羅斯則出于自身戰略考量,將朝鮮視為遠東方向的緩沖帶,并在烏克蘭戰事持續的情況下,需要朝鮮的軍事支持。中國則始終以地區和平穩定為重,主張通過對話解決爭端,反對任何加劇緊張局勢的行為。
拉夫羅夫(資料圖)
在這種多方博弈的背景下,半島局勢的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美日韓的軍事威懾可能進一步刺激朝鮮加快導彈試驗甚至進行核試驗,而俄羅斯的介入則可能使局勢更加復雜化。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將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各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共同維護半島及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畢竟,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沖突都將帶來災難性后果,和平與發展才是各國的共同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