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旭
剛到這個園子工作的時候,春寒料峭,北來的風沒有一絲綠意,一畝田地左右的院落,一座三層小樓,院子里除去車道之外,空域長滿了碗口粗細的不經意去考究的樹木。直至到了春濃,曾經灰黑而不筆直的樹上竟開滿了鮮花,園子為之大變,色彩盡染。無論是朝霞還是晨昏,滿園的鮮花艷麗爛漫,而且是槐花中稀有的紫。也許,只有小城市這樣的社區里面,才有這樣的景致吧。這樣的爛漫和艷麗,到中秋臨近時早已凋敝,仿佛去的久遠,然而,那美好卻仍在我的心懷里呼吸和蕩漾。
從家里到這個院落上班,只有二十分鐘的路程。今天,我仍然想走小道,不再僅僅是為僻靜,還有一個原因是在家里出門之時,聽到樓下傳來異樣的歌聲,推窗探頭,遇到對面辦公樓的一人也在探究。果然,下樓路過,見是小區門外的一家小店放大了機器的音量,正在播送《義勇軍進行曲》、網傳的升旗演講及一類的歌聲。
所走過的小道是條小巷。小巷幽深,少有人往,小巷由南向東的一個彎處也生長著一排槐樹,雖然一樣落花,卻仍是想到她春風中的爛漫,知道在來年的春,還會開滿鮮花,還會飄搖一樹一樹灑滿幽幽小巷的花香。小巷中的人家不多,開門的一戶,門口停放著一輛老年人常用的電動三輪,車下兩犬,一條舒適地躺臥,一條昂首豎耳諦聽著院內家人的動向;車上插著一面小小的國旗,艷艷地在灰色的小巷中點綴。而小區出來時所聽到的歌曲和演講,仿佛也在這幽幽的小巷中傳揚。
出民居,又見這條熟悉的河流,沿著這個城市有兩千年歷史的運糧河道的輔路,走上百米,便跨上城市的大道。早晨明媚的秋光,照耀在行人的臉上,那神情安靜而昂揚;來往的電動車輛,也有插上小小的紅旗,在飛舞的秋光中飄舞抖動;出租車或者也肯定是鄰國出產的那種品牌車系也插上國旗,在街頭來來往往。臨街店鋪門口的旗幟要大一些,鮮艷而繁多。往年的秋季,只有國慶才有這樣的繁華和榮耀,不,今天這樣的繁華和榮耀之間,飄蕩著的還有激情、莊嚴和肅穆。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走新修的白廟后街,跨過尚未擁擠的立交橋頭,到新興路和倉庫路口,正是紅燈,東西相向的人流統一站下,想象不到十年之前這里曾經的混亂和風沙。如今,面前是悄無聲息河水一樣流淌的車輛和行人,是燦爛旭光下閃著各色光亮及點點紅色小旗的河流;面前一張張平靜的面孔,安詳的神態,隨和的人群,一切在靜候,在等待,沒有聲息,沒有聲響,卻不知道為何,在瞬間,心中卻莫名涌出一聲大響:共和國的成立,我們站起來了;幾十年的勤勞奮斗,我們壯起來了。不禁抬起目光,斜看到對面晨光中四棟二十多層的大廈,已在原來低矮棚房的廢墟上站起;大廈的后面,一座同樣高大的吊塔正緩緩揮動著巨大的手臂,手臂上飄舞的也是一面紅旗。
走進紫槐院落,這個城市的社區,依然安詳而靜謐,一個公務員在遠處的問候,在走廊里歌聲和演講一樣嘹亮而回蕩。后來,她又走進會議室添茶,問昨晚到幾點工作結束,忽然間,一聲巨大的聲音響起,悠長而銳利。她嚇了一跳,四處看看,連連驚問,曹哥,這干嘛,九一八警報嗎?我說:“是,今天九一八,警報”。隨后埋下頭,又在工作筆記上默默寫道:牢記九一八,捍衛釣魚島;理性愛國,始于足下;壯國強國,匹夫有責。警報。
致 歷 史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卻聽不到關于此日期的紀念。
盧溝橋的石路我走過了,那里百年百歲的印下的車痕,如石山野道的坎坎坷坷,我怎么去思考呢?我去了哪里?我的兄弟讓我的孩子頭纏繃帶,上面寫著打倒誰誰誰。我不以為是笑談,而此幾年前的這種景象,如今被推到網上,那該是什么樣盛況和熱情?面對無所知者智者,老少各異的網名,我懷疑在哪里留存的照片,滿腔悲戚的面孔。是正壯年的自己嗎,是工作的不順利,還是民族歷史臨近于此時的重重一擊?我沒有痛苦且情感消沉的美顏和唇角?
鳳凰網的頭條也沒有關于此“七七事件”的消息,他們也好像是準備好啦,在這一周開始播放的是關于關東軍“開闊團”的歷史。我的國人記得這些事嗎?今天的暴雨中,清晨打開電話,看到了第一個現實去開會,開搬遷也就是拆遷中的一個會。我記著的把會議的內容記在小本子上,裝模作樣的。而我希望的應該像孩子們在團旗下升旗一樣,應該記的是重復的吧?強調的吧。今天的第一個短信是“七七事變”,是恥辱日的信息,我在災難深重的民族啊,我死亡無數的父老鄉親。我的大刀和土槍去決死的烈士,誰能忘記這恥辱和恥辱?這百年受傷受苦受死的土地和民族。我的先輩和后人們
整理過去的文章,為今天是我母親的祭日,我的母親和母親吶,一直在我中原土地上的大風,他們把鐵皮都刮倒了。媽媽,你還好嗎?今天早上,妻子請假大概兩個小時,到老家去給母親上柱香,拜一拜,祭奠思念,是我們的短信吧。我們去不成西面墓地玉皇陵,但其實已經知道我感謝她。我要給兒子發短信,今天是你奶奶的祭日,誰能夠忘記自己的母親和祖國呢?
我沒有淚了,是一個同事在中午吃飯的時候。提起這些事情,倒一杯酒一起奠祭,今天我們的家人,和我們的祖國,祭奠?我的家人,我的母親和我的祖國。
☆ 本文作者簡介:曹旭,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教師進修學校干部,筆名陳草旭變,近年來有數百篇散文、小說見散文在線、紅袖添香、古榕樹下、凱迪社區等文學網站,合著有人物傳記《那年的燭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