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卡脖子到送上門”——特朗普對中國芯片的態度,最近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幾年前,他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對中國芯片產業下狠手:手機芯片斷供、制造設備禁運、AI芯片接連封鎖,從H100到H800再到H20,一款款英偉達為中國定制的芯片被拉黑,連黃仁勛都曾無奈宣布“不做特供版了”??扇缃?,他卻突然松口,讓被“閹割”的H20芯片恢復對華供貨。
這哪是“良心發現”?自從特朗普裁掉對華政策團隊后,這套新打法明顯更狡猾:不再硬碰硬封鎖,轉而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傾銷低性能芯片。消息一出,爭議立刻炸開——有人說該抵制,不能讓美國用低價產品擠垮國產芯片;也有人說可接受,正好借H20的優勢加速追趕。到底該怎么選?
先看清特朗普的算盤。這種“傾銷”套路,美國不是第一次用。就像當年三大EDA巨頭向中國企業低價甚至免費提供工具,表面是“讓利”,實際是搶占市場、擠壓國產替代空間——等中國企業習慣了他們的工具,失去自主研發動力,后續再漲價壟斷,就能牢牢卡住脖子。
H20芯片也是一個道理:它的AI訓練能力連中國高端AI芯片都比不上,卻帶著英偉達的品牌、成熟的CUDA生態和規模優勢而來。一旦大量涌入市場,正處于爬坡期的國產芯片企業很可能被搶走訂單,利潤空間被壓縮,研發投入更難保障。
這也是為什么專家堅決反對:“高科技產業最怕的不是封鎖,是傾銷?!狈怄i雖然難受,卻能逼出自主創新——過去幾年,正是美國的硬封鎖,讓中國芯片企業迎來爆發:寒武紀、壁仞科技等新秀崛起,飛騰等老廠加速迭代,AI芯片從“卡脖子”變成“基本自給”。
可傾銷不一樣,它像糖衣炮彈,用“便利”和“低價”削弱自主研發的動力,最終讓我們在中低端市場依賴美國,高端市場又被卡死,永遠陷在“追不上”的循環里。
但另一種聲音也有道理:H20不是完全沒用,而中國手里握著反制的王牌。
人工智能現在有多重要?它是各行各業的“新生產力”,醫療領域用AI輔助診斷能提高效率30%,工業制造靠AI優化流程能降低能耗15%,連農業都能通過AI預測病蟲害。美國之所以死死攥著芯片,就是因為AI是未來競爭的核心。而目前中美AI產業的差距,也就6到18個月——再努努力,半年可能就追上了。
H20雖然性能打了折,但它的CUDA軟件生態確實成熟。中國很多AI企業已經習慣了這套系統,如果能合理利用,短期內能加快模型推理、應用落地的速度,相當于“借船出海”。更關鍵的是,中國有底氣“借船”:我們手里握著稀土這張王牌。
稀土是芯片、新能源、軍工的“維生素”,中國在稀土開采、冶煉、加工領域的技術,領先美國5到10年。美國想自建稀土產業鏈?至少得花五六年,還得面對技術、成本、環保等一堆難題。如果他只是想傾銷賺錢,我們正好用半年時間加速追趕,等AI追上來了,稀土的主動權還在我們手里。
學美國搞封鎖會陷入惡性循環,我們的思路完全不同:不是“你卡我我就卡你”,而是“用公平競爭反超”。美國的封鎖是“我不好也不讓你好”,而我們接受H20,是“借你的力讓自己更好”。
就像當年我們用外資技術提升制造業,最終實現了家電、高鐵、新能源、手機等方面的自主領先,現在AI領域也可以走這條路,用開放的心態吸收優勢,再靠自主創新超越。當然,“接受”絕不等于“依賴”。H20能解決短期需求,但長期還得靠國產芯片。
說到底,特朗普換打法,恰恰說明硬封鎖失敗了——中國芯片沒被打垮,反而越打越強?,F在他想靠傾銷攪局,我們既不能慌,也不能掉以輕心:該用的資源要合理用,該補的短板要拼命補。
特朗普這招,是挑戰,更是試金石。他考驗我們能不能在開放中保持清醒,在利用外部資源的同時,牢牢抓住自主創新的主線。稀土王牌能保我們不被卡脖子,AI產業的快速追趕能讓我們縮小差距,但最終決定勝負的,還是國產芯片能不能扛住壓力、持續突破。
科技競爭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而是“既要又要”的智慧戰——既要會借力,更要能自立。等有一天,國產芯片在性能、生態上全面追上,特朗普再怎么換打法,也擋不住中國科技的腳步了。而現在,就是往這個目標走的關鍵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