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宣布,美國政府已批準H20芯片對華出口許可,英偉達將立即恢復向中國市場銷售該芯片,并同步推出專為智能圖形與AI設計的全新產品——RTX Pro GPU。
黃仁勛在采訪中難掩興奮:“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獲批,我們可立即啟動H20發貨,這對英偉達和中國客戶都是重大利好。”這一進展不僅標志著中美科技博弈下的階段性妥協,更折射出全球AI產業鏈重構的復雜態勢。
那么,這波操作背后有哪些深層原因?對中國科技圈又將帶來哪些影響?今天咱們就來深扒一下。
01
H20芯片“一波三折”
政策松動為哪般?
從去年9月經銷商停接訂單,到今年4月被美國政府"無限期"禁售,再到如今峰回路轉,這場持續10個月的芯片博弈終于迎來轉折。
作為英偉達專為中國市場定制的“特供版”AI芯片,H20主打推理功能,性能約為頂級H100芯片的15%~30%。但就是這樣一款“降配版”芯片,卻經歷了一波三折的命運。
2024年9月,經銷商突然停接H20訂單,終端廠商開始反饋供貨緊張;
2025年2月,因DeepSeek等國產AI模型急需算力,H20訂單量短暫激增;
2025年4月9日,美國政府突然通知英偉達,H20出口中國需“無限期”申請許可證,實質進入禁售狀態;
2025年4月15日,英偉達公開吐槽:這波限制直接廢掉了專為合規設計的產品線,美國政府則辯解稱擔憂芯片被用于“超級計算機”;
2025年7月14日,英偉達官網悄悄宣布:美國政府已承諾發放許可證,H20即將恢復對華銷售;
2025年7月15日,黃仁勛在央視采訪中難掩興奮:“太高興了!很快就能發貨,這真是非常、非常好的消息。”
此次解禁背后,是英偉達持續游說與美國政府策略調整的雙重推動。
要知道,中國市場對于英偉達而言至關重要。在2024年,中國市場占英偉達全球營收的12.5%,營收額高達170億美元。禁令頒布后,英偉達的營收遭受重創,2026財年第一季度因H20芯片庫存過剩,計提了45億美元費用。與此同時,中國AI需求正以年均30%的速度爆發式增長,中國互聯網巨頭是英偉達的核心客戶,H20停售導致國產AI模型面臨算力短缺問題。
一邊是中國企業的算力饑渴,一邊是自家業績的懸崖式下跌。黃仁勛曾多次警告,持續封鎖將使英偉達“永久失去中國市場”,并積極游說美國政府調整政策。巨大的商業利益損失以及對未來市場份額的擔憂,成為英偉達推動H20芯片解禁的重要內在動力。
Omdia首席分析師蘇廉節向工信智媒體(通信世界)記者表示,H20芯片此前受限,如今解禁,這一政策轉變背后的原因目前不得而知,但對中美科技貿易的關系是能帶來回暖的效果,也確保半導體產業鏈暫時避開完全脫鉤的局面。
不過,技術競爭格局的變化是讓美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美國單純的技術封鎖并未達到遏制中國AI發展的目的,反而促使中國加速國產替代進程。中科院計算所的研究指出,國產替代進程已不可逆,預計2027年國產芯片市占率將突破45%。美國政府或許意識到,繼續限制H20芯片出口,不僅無法阻擋中國AI產業發展,還可能導致美國科技企業在華利益嚴重受損,在全球科技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地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一直存在反復性。專家表示,此次H20芯片解禁,是商業利益與地緣政治博弈的階段性結果。美國試圖通過“卡脖子”與“放水”的平衡策略,既限制尖端技術(如H100)出口,防止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又通過允許降級芯片(如H20)出口,維持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存在,獲取經濟利益。
此外,有觀點認為,英偉達承諾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建設AI數據中心,這波“利益交換”被不少人視作解禁的關鍵籌碼。這種"又打又拉"的套路,其實是美國在科技競爭中的慣用伎倆。
02
自主可控不能停!
H20仍是市場“妥協之選”
H20基于英偉達Hopper架構打造,雖被限制算力至H100的15%~30%,但其96GB HBM3顯存與900GB/s帶寬使其在推理場景具備獨特優勢。針對垂直領域模型訓練及中小規模推理任務,H20的性能超越部分國產競品,且適配英偉達成熟的CUDA生態,成為部分中國企業的“性價比之選”。
從技術層面看,H20芯片適用于垂類模型訓練、推理。蘇廉節認為,英偉達在國內開發者社群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很多開發者還是比較傾向使用英偉達的軟件棧來進行大模型和應用的開發。
對于依賴英偉達生態的眾多AI初創企業而言,H20芯片的解禁能夠在短期內緩解算力短缺的燃眉之急。此前因芯片斷供而受阻的項目有望重新啟動并加速推進,例如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領域的AI模型訓練項目,可借此提升訓練效率,縮短產品研發周期。
行業人士也指出,H20的回歸短期可彌補國內AI算力缺口,對英偉達最大的影響則會顯現在營收上。蘇廉節坦言,“短期內肯定能帶來一定程度的增長,畢竟國內還是有很多用戶是依賴英偉達的芯片。”
同步發布的RTX Pro GPU被定位為“數字孿生與工業AI的理想芯片”。該產品采用Blackwell架構,專攻計算機圖形、智能制造仿真等高精度場景,其神經渲染技術與AI加速能力或助力英偉達切入工業元宇宙、自動駕駛模擬等新興市場。
黃仁勛強調:“RTX Pro不僅服務于技術迭代,更瞄準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龐大需求。”此舉亦暗示英偉達正從傳統算力競爭轉向垂直場景生態構建。
然而,長期來看,H20芯片的回歸將加劇中國AI芯片市場的競爭。一方面,英偉達需要面對中國國產芯片生態不斷完善帶來的挑戰,部分國產芯片已在政務、安防等領域逐步實現對英偉達產品的替代,且中國客戶正逐漸減少對美芯片的依賴。另一方面,其他國際芯片企業如AMD、英特爾等,也會因H20芯片解禁而加快在中國市場的研發和布局步伐,以爭奪市場份額,這將促使整個中國AI芯片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盡管H20芯片解禁,但中國發展自主可控AI芯片產業的決心不會改變。“在高端GPU依然受限的情況,很多企業已經漸漸轉去采用國產芯片,而H20的回歸不會在短期內改變這個大趨勢。”蘇廉節強調。
未來,政策層面仍將大力引導和支持國產芯片研發與應用,國內企業也會在技術研發上持續投入,減少對國外芯片的依賴,構建更加安全、自主可控的AI產業生態,畢竟核心技術握在自己手里才最踏實。
03
小結:中國既要"借船"更要"造船"
黃仁勛年內第三次訪華,并出席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凸顯中國市場對其戰略重要性。然而,美國出口政策的反復性始終存在——未來是否會出現性能更受限的“B系列”特供芯片?中國AI企業是否會因依賴H20而放緩自研投入?這些問題懸而未決。
可以確定的是,H20解禁是中美科技博弈的階段性產物,中國需在政策扶持與市場開放間找到平衡——既要允許合規國際產品填補短期缺口,更要加速構建自主可控的AI芯片生態。
聯通打響手機eSIM“第一槍”:距離全面普及還有多遠?
數智共振!三七互娛與華為構筑文娛產業新生態
蘿卜快跑一年,是“熟了”還是“輸了”?
作者:梅雅鑫
責編/版式:王禹蓉
審校:王 濤 梅雅鑫
監制:劉啟誠
【通信世界新媒體矩陣】
央視頻 | 微軟MSN | 視頻號 | 微博 | 今日頭條 | 百家號 | 網易號 | 搜狐 | 騰訊新聞
新浪看點 | 雪球號 | 抖音 | 快手 | 愛奇藝 | 知乎 | 嗶哩嗶哩 | 咪咕視頻 | CSDN | 36氪
【新媒體團隊】
監制|劉啟誠
審校|王濤 梅雅鑫
編輯|王禹蓉
視頻制作|蓋貝貝 黃楊洋 盧瑞旭 蔣雅麗
運營|林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