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買出點小小經(jīng)驗,跟你們分享。
——今天的編輯 門牙
南門沒有頂級菜市。
大多數(shù)南門的住宅區(qū)門口都不缺“滿彭”“錢大媽”這種連鎖菜鋪,但它們也只能基本滿足上班牛馬們的一日三餐,你要真正想吃點兒講究的,超綱了。
走遠(yuǎn)點兒,去伏龍小區(qū)菜市,再遠(yuǎn)點兒,去雙流趕場(回顧戳:)。
最多最多,一周去一次,大批量進(jìn)貨。關(guān)鍵量還不好把握——買多了擱壞,買少又不夠吃。
大概是在去年國慶前后,我們家樓下一公里內(nèi),開了一個菜市。和鄉(xiāng)鎮(zhèn)趕場比,它像一個超市,豐富規(guī)整,五臟俱全;和買菜超市比,它更像一個菜市場,小是小,啥子都買得到。
大半年時間,每周1-2次的光顧,沒間斷過。我想,我似乎找到了南門人心目中應(yīng)該有的“頂級菜市”。且跟我一逛——
先說下距離。這家菜市離我大概步行12分鐘,騎車的話,時間對半砍。
第一次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我正從伊藤買了熟食回家。看到這個門頭,其實是有刻板標(biāo)簽的——
只覺得會不會又是那種被馴化后的超市,其豐富程度,興許還不如一家干雜鋪。
那段時間也確實正為日常買菜頭痛,索性走進(jìn)這家長得更像超市的菜市。當(dāng)排雷嘛。
進(jìn)門,我率先略過了鹵菜鋪、水果攤這種容易迷人眼的類別,直沖蔬菜區(qū)。用我5.3的視力環(huán)顧一周:
白油菜、空心菜、瓢兒白、下鍋耙……頭齊尾齊、水靈嫩綠,賣相一點兒不差。
再仔細(xì)一看,開始加分:
當(dāng)季的莧菜,便宜的苕尖,難遇的芥菜……順到瓷磚臺臺拐個角,還有生菜、茼蒿、血皮菜,再往那邊走,菠菜旁邊,是折耳根葉子,還有軟漿葉。
一小圈看下來,我馬上從墻邊推起一輛小推車,心想:伊藤、盒馬、滿彭、錢大媽的菜葉子些,從此再也賣不到我的錢!
芥菜,但凡過來遇到有,我就要買。也因此,學(xué)會了咸肉菜飯。那種來自十字花科特有的香味,承托著微苦中的一絲甘甜。
配上咸肉、臘腸這種油脂四溢的葷腥——想不到吃啥子的時候,一個電飯煲就能撿懶。
這家菜市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東西種類多,分量少。只要你來,只要你來得早,不得啥子買不到。
緊鄰軟漿葉的臺臺上,就是各種菇類和豆子,還有板栗。過年前,這兒的蒜薹最是嫩氣,上周我還在這里買到了仔姜、狗爪豆。
有普適性極強(qiáng)的香菇、杏鮑菇。像我愛燒雞、燜雞,超市那種包包子的海鮮菇和蟹味菇,這兒也有。
來得越早,能買到的豇豆兒就越細(xì)。還有紅的、雌的、花的……品種多到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一個小小菜市的標(biāo)配所及。
買豆子,能一次性遇見胡豆、青豆和豌豆,都是看到眼跟前剝好的,舀就是。
反正中間這一坨就是蔬菜區(qū)。攤前沒人叫賣,如果某一樣估清,才會有人來添補。
蔬菜區(qū)從左往右,是綠葉子菜、菇類、番茄、根莖類,最右是蔥姜蒜這些配料。說來也巧,這樣的排列組合,和我買菜的思維導(dǎo)圖如出一轍。
所以我要大贊合合適適喃,買一轉(zhuǎn)下來,基本沒有回頭路。
不過,在這個區(qū)域,我還是遇到一些小小的尷尬。
因為沒有專門的攤主,玉米沒人給你劃一刀,為剝籽籽起頭;冬瓜,一時找不到人給你腰一塊下來,削皮皮。
“妹妹今天吃點啥?”
玉米、冬瓜隔壁攤位的豆制品攤攤,是攤主大姐私人的,所以她在自己的攤位前,從早站到晚。
她每天都要點一不銹鋼盆盆兒的豆花兒,幾乎到不了中午,就會全部賣完。
買不到豆花兒,大姐的老公就會建議我撿兩塊豆干兒回去炒肉。“這三種是鹵過的,這種是煙熏的。”
要不然就抓把豆芽兒,或者旋兩塊錢的白涼粉兒。
有一回我趕了個早,在大姐這兒買了3元錢的豆花兒,2元錢的酸菜……酸菜豆花兒火鍋,說吃就吃起了,就有這么撇脫!
一到午飯時間,賣豆制品的大姐兩口子,就要和旁邊賣牛肉的兩口子搭伙吃飯。現(xiàn)場炒菜、煮飯,想吃啥子,兩邊攤位各出點兒就是。
牛肉我買過一回。大姐也熱情,問我要好多,我說不出具體好多,只說“你切嘛,我看到就是”。
然后她從冰箱頭現(xiàn)拿出一塊色澤飽滿、個頭豐潤的吊籠,用我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刀工切成薄片。
屆時,我酸湯牛肉火鍋的牛肉,便有了著落。35元錢,誠不欺我。
說到肉,整個菜市賣牛肉的2家,豬肉4家,雞鴨兔1家,海鮮、魚類1家。
除此之外,面食1家,鹵菜1家。我原覺得少,逛了這么久之后才發(fā)現(xiàn),剛剛好。
有一次去買雞,遇到一個北方婆婆給自家的孫兒買雞郡肝兒。
“孩子們放暑假了,天天喊著要吃肉,我給他鹵著吃,幫我打理干凈啊!”
賣雞的大姐會心一笑,抓起一把郡肝兒抵到婆婆面前:你看嘛,我們雞都是現(xiàn)殺的,都是新新鮮鮮的。
大姐日常帶到自己幾個娃兒一起出攤。另有一回,我聽她給其中一個娃兒反復(fù)嘮叨:你快去管下那個雞,天氣熱,不要給它們熱死球了!
我特別佩服大姐老公的一手好刀功。所以每一回來,我都會挑3個土雞腿,請他幫我去爪、去骨,最后裝到袋袋頭的,就是三塊純雞腿肉。
雞骨頭,他也會給我宰小塊拿回家吊湯,巴巴適適。
在這兒來,我?guī)缀醪毁I凍貨。因為雞腿、雞胸都有鮮的。雞胸肉稱一整塊,久而久之,大姐都曉得給我分成2份裝。
有人問過大姐:我記得你們這兒原來是兩家賣雞的哇?咋只有你們一家了喃?
大姐笑得嘴都合不攏:是的,他們家遭我們抵垮了。咋一樣嘛,我們是鮮貨,肯定賣得起走。
全菜市我唯一加了微信的,是豬肉攤的老板兒。因為她們家的梅花肉要是不提前一天喊她給我留,一大早就賣完了。
老板兒說她們家的豬肉都是青城山的土豬,一樣的每天現(xiàn)殺。梅花肉我要得瘦,她每回都要給我把肥肉剔除。
像豬蹄、豬頭這種,也是提前燒好、打整干凈了掛出來的。遇到我要絞肉末,她還要問我是做圓子還是炒臊子,進(jìn)機(jī)器之前,她會反復(fù)仔細(xì)清洗兩遍。
最后說下消費。像我這種兩人家庭,每周在這兒買蔬菜,實際消費30元左右。夠吃4-5天,蔬菜瓜果樣樣有。
世界上沒有最好,只有合適。比合適更合適的,是將將合適。這家菜市,對我來說,即使如此。
所以我說它是“頂級菜市”,對于我這個南門人來說,一點兒不為過。
與其他普通菜市場不同的是,同樣的品類之下,它幾乎沒有太過重復(fù)的垂類競爭。
大家都是每天來賣自己的,像賣豬肉的大姐還能跟隔壁賣豬肉的兩口子湊一桌吃午飯。都是和和氣氣的。
至于那些一家獨大的,也確實在用自家的實力做強(qiáng)做大。該人家。好在這個菜市這塊地就只有這么大,所以它最好也就這么好了。
周六晚上,我照常給賣豬肉的老板兒發(fā)微信,請她幫我留一塊漂亮的梅花肉。
周日中午,吃完飯我才會去買菜。推起小車,挑揀接下來的一周所需,不緊不慢,全部都到筐里來。
搬來南門第7年,我終于找到了我的本命菜市,謝謝它。
今日編輯 | 每周至少買一回菜的門牙少女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zé)任
@王浩然
水留痕
@.e.
樹留影
@小魚
月當(dāng)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