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短的數據,極大的風暴。據2025年6月底聯合國難民署最新通報,因俄烏沖突累計境外流離失所者已突破1700萬,創下21世紀以來歐洲區域安全危機新高。2025年6月,歐盟安全委員會、美國彼得森經濟研究所、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三份權威報告共同揭示: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暗戰已全面滲透至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網絡的每一條縫隙。7月15日,6名俄特工在烏克蘭被捕,連鎖反應隨即引爆世界。
烏克蘭反情報行動,俄特工被捕引發連鎖地震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7月15日凌晨通告,經過一個多月的跨部門聯合行動,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一處軍人家屬樓內,現場抓獲6名策劃爆炸襲擊的俄聯邦安全局(FSB)特工。這6人均為烏克蘭公民,通過社交網絡招募,意圖對烏軍后方實施連環爆炸。根據烏克蘭刑法,他們面臨終身監禁和全部財產沒收。
這一抓捕行動并非孤例。2025年6月,烏克蘭國家警察和SBU已在敖德薩、哈爾科夫等地破獲多起類似案件。根據歐盟刑警組織6月30日發布的統計,烏克蘭近期挫敗的境外特工恐襲行動次數較去年同期翻倍。俄烏雙方的情報較量,已從前線悄然蔓延至居民區、交通樞紐、乃至網絡空間。
此事件后,烏克蘭社交媒體上相關話題迅速登頂熱搜,民眾安全感再度滑落。多家國際機構分析,這種后方高強度滲透行動,正是俄烏沖突長期化的一個重要信號。英國《經濟學人》評論認為,雙方已進入“全社會對抗”階段,戰爭的界限被徹底打破。
克宮震怒,俄高層密集發聲,局勢驟然緊張
捕獲俄特工的消息一經公開,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氣氛驟然緊張。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當天通過社交媒體發文,指責美西方“以戰爭代理人身份,深度干涉俄烏沖突”,對華盛頓向烏克蘭持續輸送武器表示強烈不滿。
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罕見在電視直播中質問:“美國的真實意圖究竟是什么?‘最后通牒’背后隱藏什么交易?”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則在電話會議中強調,普京不會對每一條美方聲明做出回應,但俄方隨時準備與烏克蘭重啟和談。
2025年6月下旬,俄議會已連續兩次閉門會議,討論如何應對西方制裁升級及俄特工在烏克蘭頻繁失手的難題。俄新社報道,克宮高層對特工網絡暴露極為惱火,內部調查已啟動,多個安全部門負責人遭到問責。
俄羅斯知名政治學者杜達科夫(Marek Dudakov)在接受塔斯社專訪時表示,俄方將對美歐的新一輪“代理人戰術”保持高度警覺,但不會被對方節奏帶亂。俄社交平臺上,民族主義情緒明顯升溫,要求“以牙還牙”、加強對烏滲透的呼聲不斷。
特朗普對俄“最后通牒”,關稅威脅、軍援升級,歐洲分化明顯
風暴另一端,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14日與新任北約秘書長呂特會晤后,罕見對俄發出“50天最后通牒”:若俄烏未能在50天內達成和平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及其貿易伙伴征收100%的嚴厲關稅,并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根據美國彼得森經濟研究所6月發布的統計,2025年上半年美對俄貿易總額下滑42%,但美對歐盟成員國武器出口同比增長高達67%,創歷史新高。德國、英國、芬蘭、丹麥、瑞典、挪威、荷蘭、加拿大等國積極響應軍援計劃。德國國防部更是確認,已訂購2套“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將于8月交付烏克蘭。
但歐洲并非鐵板一塊。捷克總理菲亞拉在6月歐盟峰會期間明確拒絕為援烏計劃買單,理由是“捷克經濟承受力已到臨界點”。這一立場引發捷克國內外巨大爭議。歐盟委員會6月調查顯示,東歐與北歐部分成員國對援烏態度出現分化,歐盟內部協調壓力空前。
軍援遠程武器風波,特朗普急轉彎,顧及中國利益
就在國際社會對美國援烏動向高度關注之際,7月15日,《金融時報》援引白宮匿名消息源爆出,特朗普曾向烏總統澤連斯基詢問“美制遠程武器能否打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消息一出引發軒然大波,俄外交部當即譴責“美方在玩火”。
但僅僅幾個小時后,白宮新聞發言人和特朗普本人均公開否認此事,堅稱“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提供可以直接打擊俄本土的遠程武器”。特朗普強調,軍事援助應以推動和平為前提,過度刺激只會加劇局勢失控。
《紐約時報》緊接著分析稱,特朗普對俄的“100%關稅”威脅,實際上受制于中國因素。中國不僅是俄最大的能源和原材料買家,同時也是美國最大貿易伙伴之一。2025年6月中美貿易額連續第9個月突破600億美元,美國高科技、農業與服務業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白宮智庫多次警告,若對華實施“二級制裁”,不僅會導致中美經濟關系震蕩,還可能推高全球能源價格、影響美國內通脹水平。
彭博社最新調查顯示,超過63%的美國企業高管反對對中俄實施同步高強度制裁,理由是“實際操作風險過高”。特朗普此時的“強硬表態”更像是政治秀場上的籌碼,而非真正的政策落地。
情報戰全面升級,俄烏后方滲透與全球影響
自俄烏沖突進入2025年下半年,情報戰已成為雙方戰略博弈的主軸。全球多家權威智庫警告,俄烏軍事行動正以“超限戰”形式外溢。6月,歐洲刑警組織(Europol)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聯合發布報告,稱俄羅斯利用社交平臺、加密貨幣與無人機技術,在歐洲多國發動“灰色地帶”行動,目標包括能源、交通和金融基礎設施。
烏克蘭方面則通過與西方情報同盟共享數據,不斷提升反滲透能力。2025年6月,SBU與英國軍情六處(MI6)合作,破獲一起針對基輔國家電網的網絡攻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7月初警告,俄方正嘗試以“混合手段”拖垮烏克蘭社會信心,并向西方傳播恐慌情緒。
各國媒體普遍認為,俄烏沖突已從傳統戰場轉移至心理、信息、經濟全領域。2025年6月,北約安全峰會專門設立“反混合戰”分論壇,公開分享各成員國應對“后方滲透”經驗。美國蘭德公司6月報告稱,當前全球主要大國都在密切關注俄烏情報戰的進展,相關經驗將深刻影響未來幾十年的國際安全格局。
經濟與社會壓力下的地緣再平衡
戰爭的陰影,已深刻改變歐亞大陸的經濟與社會生態。2025年6月歐盟委員會經濟預測報告顯示,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被下調至1.2%。能源價格波動,企業投資信心下降,社會福利壓力激增。國際勞工組織6月底數據顯示,烏克蘭境內失業率逼近40%,大量青年流向歐盟國家。
俄羅斯同樣承受巨大壓力。世行6月俄經濟簡報指出,受制裁與戰爭影響,2025年俄羅斯GDP同比下滑3.9%,外匯儲備降至近十年新低。國內物價上漲,民眾對前景信心指數跌至歷史谷底。
美國方面則在“去全球化”與“再工業化”雙重壓力下,國內政治分歧加劇。路透社6月底民調顯示,近52%的美國選民對政府在俄烏問題上的表現持否定態度,工會和大企業高管對持續軍援烏克蘭分歧日益擴大。
談判大門未關,全球多方博弈加劇
雖然俄烏戰場表面依舊硝煙彌漫,但多方對話努力從未停歇。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7月15日重申,只要烏克蘭提出,俄方隨時愿意開啟新一輪和平談判。美歐多家智庫預測,未來數月“以戰逼談”仍將主導局勢走向。北約秘書長呂特在6月末布魯塞爾峰會上也強調,軍事援助與外交努力必須同步推進。
與此同時,美國與歐盟在對俄政策上分歧加劇。部分歐洲國家更傾向于推動早期停火,以緩解能源和經濟壓力。中東、非洲及亞太國家則在聯合國平臺上呼吁各方冷靜克制,防止危機外溢影響全球供應鏈與糧食安全。
參考資料: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稱抓獲6名俄特工
2025-07-16 00:00·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