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被稱為“娃哈哈女戰狼”的女人,會如何應對家族內部的逼宮?
一邊是質疑聲鋪天蓋地,遺產之爭鬧得沸沸揚揚;另一邊,她不僅沒被逼得手忙腳亂,反而在這場風波里打出了一套干脆利落、招招見血的“組合拳”。這不僅僅是場繼承糾紛,更像是一堂關于“如何用實力碾壓質疑者”的商業戰課。
那么,宗馥莉是怎么做到的?“老三們”真的還有機會嗎?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先說這場鬧得人盡皆知的“信托資金質疑”。對方信心滿滿地掐住所謂“資金流向不明”的把柄,想靠這點文章來撕開口子。
結果呢?宗馥莉一出手,直接甩出了越南工廠設備采購合同和110萬美元的付款憑證。這叫啥?這叫“實錘”。
這種打法太狠了——不跟你吵,也不解釋,只用白紙黑字直接堵死質疑的嘴。這一招不僅讓“挪用”指控瞬間崩塌,更像是當眾打了對方一記耳光:質疑之前,先學會看懂商業賬本吧!
第二招更妙。對方想在宗慶后遺囑的見證程序上挑刺,宗馥莉隨手甩出一份2003年的海外資產分配備忘錄,還冷嘲一句:“真正能作數的,只有我爸親筆簽的信托契約。”這話表面溫和,實際是在告訴對方:你們所謂的‘應該有份’,就是空口無憑。
一來一回,對手被堵得無話可說。而這只是宗馥莉“組合拳”的開場。
很多人以為宗馥莉只是被動應戰,錯了,她是邊打邊推對手上懸崖。
比如,針對所謂“資金轉移證據”,她直接指出發件人的簽名疑點,并主動申請司法鑒定。什么意思?很簡單——你要是動了手腳,法律這杯“苦茶”你得自己喝下去;你沒動手腳?那你也得被拿到放大鏡下逐字逐句審查,最后顏面掃地。
她還亮出娃哈哈2023年東南亞市場預算報告,把被質疑的那筆錢直接定性為“業務儲備金”。一句話點破——那是打仗的彈藥,哪來的挪用之說?這一手,既擊碎了“老三們”的邏輯,又讓他們顯得像個連商業常識都不懂的外行。
到這一步,主動權已經完全握在她手里了。
宗馥莉的厲害,還不止在法庭上。她深知:外敵再強,后院一亂,一切都是空談。
所以她直接站出來給了娃哈哈人一顆定心丸——“三不原則”:不裁員、不降薪、不取消分紅。短短幾句話,瞬間穩住了經銷商們的心,讓對手沒法在內部挑起矛盾。
更狠的是,她還悄悄完成了一個關鍵操作——把娃哈哈核心商標資產轉移到新公司。這就像在城墻外多加了一層“金鐘罩”:即便對方再怎么在繼承問題上折騰,也別想撼動娃哈哈的商業根基。
這就是宗馥莉的聰明——打贏的不僅是輿論戰,更是心理戰。
別忘了,宗馥莉可不是臨時抱佛腳,她的底氣全都來自實打實的戰績。
14歲遠赴美國獨自求學,回國后從娃哈哈最基層的車間干起,摸透了從機械原理到進出口流程的整條業務鏈。
后來拿著宗慶后給的那筆創業資金,她三年就把一個只有一條灌裝線的小公司,干成了年營收104億、凈利潤14.7億的行業巨頭。
回到娃哈哈總部后,她又用一系列“硬仗”打出成績:
換代言人、推新品,精準狙擊年輕市場;
價格戰打到礦泉水市場份額翻了四倍;
短短幾年讓娃哈哈營收激增36.7%,重新回到巔峰。
這就是宗馥莉的底氣——她習慣用成績說話,而不是和你爭吵。
所以你再回頭看看這場遺產風波,意外嗎?一點都不。宗馥莉一路走來的每一段經歷都在告訴我們:她從來不是靠繼承父輩榮光活著的人,她靠的是一拳一拳打出來的商業帝國。
“老三們”想靠一紙訴訟分她的蛋糕?別說是現在,就算再給他們十次機會,結果也不會變。
你指控我挪用?我有合同和憑證;你質疑遺囑?我有白紙黑字的老文件;你玩陰的?我直接申請司法鑒定等著看你翻車。
最重要的是,娃哈哈的根基早已被她固若金湯地守住了——軍心、市場、品牌、商標,連一個針眼大的漏洞都沒有。
如果只把這件事看作一場“遺產之爭”,那你可能會錯過更深層的東西。宗馥莉真正厲害的地方,不是她贏了幾次辯論,而是她用整個職業生涯筑起了一座高墻,讓質疑者無從下手。
她的每一招都在告訴我們: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謂的“繼承糾紛”只是鬧劇。
對“老三們”來說,這場“硬啃硬吞的苦頭”才剛剛開始,未來只會越嚼越硌牙;對宗馥莉來說,這不過是她商場征戰的一次小插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