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瞇著眼睛看東風導彈方陣隆隆駛過,這個畫面聽起來像好萊塢編劇的腦洞,但如今卻成了國際關系學者們認真討論的選項。
就在他花4500萬美元搞砸了美軍250周年“紙板軍艦閱兵”后十天,中國正式宣布將在9月3日舉行抗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
而俄羅斯總統普京早已確認行程,要在北京度過四天三夜,此刻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提出的“邀請特朗普”建議,像一顆投入地緣政治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
6月14日特朗普生日閱兵式上士兵松散如放學隊伍的尷尬場面,9月3日是中國即將展示的殲-20“大象漫步”和新型高超音速武器陣列,這種反差讓“請特朗普來開眼界”的呼聲在中文網絡空間里迅速發酵。
八十年前,陳納德率領的飛虎隊在中國上空與日軍殊死搏斗,那些畫著鯊魚嘴的P-40戰斗機,在1941到1942年間擊落日機300架,自己損失50架。
更震撼的是駝峰航線上,1500多名美國飛行員因惡劣天氣墜機身亡,用生命運送了65萬噸物資,這段被西方教科書輕描淡寫的往事,卻是中美同盟的鮮活見證。
2015年中國向在世飛虎隊員頒發紀念章時,九十多歲的白發老兵顫抖著接過勛章的畫面,提醒我們共同抗戰的歷史不該被貿易戰的硝煙掩埋。
金燦榮說得實在,讓特朗普站在天安門上,就是讓兩國人民重溫1941-1945年并肩作戰的歲月,這不是懷舊,而是給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中美關系注射歷史清醒劑。
這位癡迷視覺政治的總統,去年在巴黎看巴士底日閱兵時兩眼放光,回國就吵著要辦“更盛大的”,結果今年6月14日他生日當天的美軍閱兵,成了全球笑柄,紙板軍艦模型、懶散的士兵隊列,甚至出現騾子方陣,被網友譏諷為“中學生放學式游行”。
當他在電視里看到俄羅斯紅場閱兵整齊如刀切的方陣時,手指肯定把沙發扶手都捏白了。
中國這次閱兵將展示的信息戰部隊、高超音速導彈和隱身無人機,對特朗普這種“強人美學”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無法抗拒的視覺盛宴,有網友調侃得妙:“花4500萬沒看夠?來中國免費看頂配版!”
更精妙的是這步棋的時機,特朗普剛對華加征的關稅才休戰,他正被國內通脹搞得焦頭爛額,歐盟宣布要“組團訪華”談合作,連美國商界大佬們都悄悄飛來中國。
此時若特朗普現身天安門城樓,那些跟著美國搞“芯片聯盟”“關稅同盟”的小弟們怕是要連夜改PPT。
尤其當普京確定坐在觀禮臺左側,若特朗普出現在右側,這畫面勝過千份外交照會,中俄美三個核大國在戰爭陰云籠罩的2025年同框,本身就是對世界最有力的安定劑,讓特朗普親眼看看東風-41,他回華盛頓后對臺海問題發言會謹慎得多。
特朗普剛放出訪華口風,國務卿魯比奧就跳出來罵街,這個被中國列入反制“黑名單”的極端鷹派,視任何對華接觸都是“跪地投降”。
更麻煩的是美國社會撕裂的膿包正在潰爛,6月初兩名民主黨議員遭極右翼刺殺的事件,讓特朗普每個外交動作都被放在政治顯微鏡下解剖。
國會山那些舉著“通敵”標牌的抗議者,可能比觀禮臺上的導彈更讓特朗普頭疼,當年尼克松訪華前派基辛格秘密鋪路的時代早過去了,現在總統發條推特都能引爆全網論戰。
當中國軍民銘記3500萬傷亡代價時,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卻在硫磺島紀念儀式上盛贊日軍“勇敢精神”,說美日士兵“共同書寫歷史”,這種對二戰記憶的背叛性重構,讓邀請特朗普觀禮抗戰紀念活動顯得吊詭。
日本作為美國印太戰略核心盟友,安倍國葬時特朗普還發過悼詞,若他真來北京看展現“戰勝國”地位的閱兵,怕是日本政府要連夜召見美國大使抗議,此前就有網友毒辣點評:美國現在紀念硫磺島,將來是不是要紀念珍珠港的“勇敢轟炸”?
中美元首6月5日那通一個多小時的電話里,我們雖表示“歡迎訪華”,但白宮至今沒官宣行程,特朗普反復無常的性格早讓外交界領教過厲害,上午簽的協議下午就能撕毀,這種信用記錄讓中方在策劃“訪華套餐”時不得不留后手。
經濟上可以給些甜頭,比如放寬稀土出口或重啟新能源合作,外交上或許搞個“科技合作框架”聲明,甚至授個“和平貢獻獎”滿足其虛榮心。
但涉及臺灣問題時,中國紅線的硬度可比觀禮臺下的地磚更實在,請他來不是為聽漂亮話,是為防止最壞情況發生。
若空軍一號真的降落中國,最慌的該是美國務院里那群“全政府遏華派”,他們精心設計的科技戰+關稅戰+聯盟壓制組合拳,也許會被特朗普親自拆臺。
就像2018年特朗普突然和金正恩在新加坡握手,讓中情局所有朝鮮方案瞬間作廢,這次可能讓美國對華政策分裂成“接觸派”和“遏制派”兩個陣營,魯比奧們在國會山吵架的音量,估計能震碎窗戶玻璃。
美國最近在關稅戰讓步已暴露軟肋,對中國光伏產品豁免關稅,因本土項目停工潮壓得白宮喘不過氣,若他訪華后放寬芯片設備出口限制,韓國三星會長怕是要放煙花慶祝,畢竟被逼著在中國市場二選一的日子太煎熬。
歐盟更可能加速推進被擱置的《中歐投資協定》,德國車企老板們早眼饞新能源車市場這塊大蛋糕了,去中國化還得先問問華爾街同不同意。
冷戰后的中美關系總是在“接觸”與“脫鉤”間搖擺,若這個曾對中國征收5500億關稅的總統,愿意站在天安門看中國展示“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等于向世界宣告最強硬的鷹派也得學會與巨龍共處。
這就像1972年尼克松訪華重新定義美蘇冷戰格局,2025年可能確立“競合共存”的新常態,當核大國領導人共享同一個觀禮臺,他們的導彈發射井按鈕會蓋得更緊些。
普京已確定8月31日抵華,特朗普的行程仍未正式決定,無論他最終是否到訪,這張虛擬請柬已產生現實威力,社交平臺的話題播放量已經破億。
中國要傳遞的信息很清晰,9月3日的長安街上,東風導彈履帶踏過地表的震動,既是告慰3500萬抗戰英靈的回響,也是敲給當代霸權主義者的警鐘。
當殲-20編隊撕裂云層的轟鳴傳遍世界,所有國家都會聽懂這個曾用血肉之軀拖垮日本軍國主義的民族,如今捍衛和平的意志比金剛石更堅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