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見過這樣的場景?——成堆的桑枝被隨意丟棄在田間,或焚燒成灰,化作一縷青煙消散。這些看似無用的枝條,曾是蠶農的“負擔”,卻在四川芝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手中,奇跡般地變成了“金枝玉葉”,不僅讓土地更健康,更讓無數農戶的錢包鼓了起來。
這,就是“桑枝變金枝”的魔法,也是芝皇農業用科技與情懷,為鄉村振興寫下的動人故事。
1. 從“廢棄”到“財富”:桑枝的華麗轉身
在四川武勝,蠶桑產業歷史悠久,但每年修剪下的數萬噸桑枝,卻成了農戶的難題——燒掉污染環境,堆放又占地方。
直到芝皇農業的出現,一切開始改變。
公司科研團隊發現,桑枝富含纖維素、氮元素和特殊活性成分,是培育食用菌的絕佳原料。于是,他們研發出“全桑枝食用菌”技術,讓這些被丟棄的枝條,經過粉碎、滅菌、接種等工序,搖身一變成為了高品質的菌棒。
“以前燒桑枝,現在賣桑枝,一噸能多賺300塊!”——這是當地桑農最真實的感慨。
2. 科技+農戶:讓“種菌”成為致富新出路
芝皇農業沒有把技術“鎖在實驗室”,而是用“公司+村級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把機會真正交到農民手中。
第一輪增收:公司以市場價收購桑枝,讓蠶農多一份收入;
第二輪增收:農戶參與菌棒種植,公司提供技術指導,并保底回收;
第三輪增收:廢棄菌渣制成有機肥,反哺桑園,形成可持續循環。
“以前種地靠天吃飯,現在跟著芝皇種菌菇,一年能多賺3萬!”——一位加入合作社的農戶笑著說。
目前,芝皇已帶動1000多戶農民增收,戶均年收入增長超3萬元,真正讓“閑置資源”變成了“致富密碼”。
3. 一顆菌菇的“責任”:鄉村振興的芝皇答卷
芝皇農業的野心,不止于賺錢。
他們深知,真正的農業創新,不僅要讓農民富起來,還要讓土地更健康、讓鄉村更有活力。因此,他們打造了“武勝蠶?,F代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集研發、生產、觀光、科普于一體,讓農業也能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環保貢獻:年消耗4萬噸廢棄桑枝,減少焚燒污染;
就業帶動:園區提供近百個工作崗位,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
品牌賦能:打造“九州御芝”高端菌菇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
“我們不只是賣菌菇,更是在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路?!薄セ兽r業的負責人這樣說道。
未來,讓更多“桑枝”變成“金枝”
在四川芝皇農業的故事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一家企業對土地、對農民的真摯情懷。
他們用行動證明:
農業,可以很“高科技”——全桑枝菌棒技術獲國家專利;
農村,可以很“有希望”——讓留守老人、婦女在家門口賺錢;
農民,可以很“有尊嚴”——從“靠天吃飯”到“技術致富”。
未來,芝皇農業將繼續深耕桑枝循環經濟,讓更多廢棄資源“重生”,讓更多農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因為,他們相信——
每一根被丟棄的桑枝,都藏著改變命運的可能;
而每一次科技的突破,都該讓農民的笑容更燦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