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的當天,他蜷縮著有些發冷的身體默默蹲守在一處大宅院的門外,堅定地佇立,仿佛等待著什么……
沒多久,一群女眷從門內出來。
看到其中一個悶悶不樂的女子,他心如刀絞,滾燙的淚從眼角落下,發出了那句流傳了千年的哀嘆……
沒落子弟的姻緣
佇立在門前的是一名詩人,名為崔郊。
而那名女子是他曾愛慕的人,只可惜造化弄人,只能賦詩一首,用《贈去婢》表達心中苦楚。
詩中這樣寫道:“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當時究竟發生了什么?
崔郊生活于唐朝,他和清河崔氏可能有宗親關系。
清河崔氏是魏晉隋唐時期的世家大族,據傳是西周開國元勛姜尚的后裔,該氏族在當地樹大根深。
但家族的福蔭沒有給崔郊提供多少便利。
崔郊早年父母雙亡,家道中落。于是他選擇去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投靠姑母。
在襄州生活的幾年間,崔郊勤奮讀書,想要求得功名,振興家業。
期間,他結識了姑母家的一位婢女。
此女雖出身寒微,但擅長音律,這對同樣熱愛音律的崔郊來說,簡直是“清冷七弦上,高山遇流水”。
二人以音律為引,相談甚歡。女子俊秀的面容更是讓崔郊魂牽夢繞。郎情妾意,仿佛這一切會有美好的結局。
但天意弄人。幾年后,姑母家也逐漸敗落。為了維持生計,姑母遣散傭人,將該婢女賣給了當時的襄州司空于頔。
離別之際,二人相顧無言。婢女眼含淚花地去了新的府邸,崔郊滿腔憤懣卻又宣泄無門。
在古代禮教的制度影響下,官員家的女眷受到嚴格約束,除了重大節日可限時外出,平日只能留在家中。
所以,崔郊和婢女二人都明白,此后余生,只怕再難相見。
這之后,崔郊每天都要去女子所在的府上,希望能夠偶遇一次。
結果,他從天亮等到天黑,依舊沒有看到所愛之人的影子。這樣日復一日,崔郊感覺生活沒有了盼頭。
直到寒食節的到來,他頓時見到了希望。
因為節日當天,他朝思暮想的人會出門采買東西,二人才有機會見面。
崔郊站在一個角落里,眼中滿含期望地看著對面的司空府。
這時,司空府的大門打開,里面走出了一群說說笑笑的女眷。
崔郊踮腳望去,看到了那抹朝思暮想的身影。
對方似乎也心有靈犀般朝他望了過來。四目相對,二人心中都思念不已,恨不得上前相見。
但彼時身份有別,崔郊“懦弱”地站在原地,望著愛人離去的背影。
回去之后,崔郊悲傷不已,想著那巍峨的司空府大門,猶如天塹,將相愛之人隔開。
他提筆寫下《贈去婢》,相思之情躍然紙上。
機緣巧合之下,這首《贈去婢》被傳到了司空于頔手中。
詩句中流露出的深情與不舍讓于頔這個武將出身的人都深受感動。
后來,于頔恢復該婢女的自由之身,允許其與崔郊相伴,還贈送崔大量錢財,成全了這段姻緣。
現實與辛酸
崔郊一生只寫了這一首詩,但卻被后世傳頌了1200多年。至于為何有如此效果,可能是引發了大多數人的共鳴吧!
莫言曾說,文學藝術永遠不是唱贊歌的工具,它應該揭露社會的不公,表達大眾最真實的訴求。
也正因如此,明朝嘉靖皇帝治下,青詞宰相嚴嵩一生作品無數,卻無膾炙人口之佳作。因為嚴家父子的詩都是在唱粉飾太平的贊歌,罔顧民生艱難。
而《贈去婢》不同,整首詩的每一句都情感飽滿,寫盡了對戀人的不舍,引發了天下有情人難成眷屬的共鳴。
首句“公子王孫逐后塵”,描寫了權貴子弟追逐在婢女身后的情景,表面上是其樂融融,但實際上重點在婢女。
因為在這些人的眼中,那些女子不過是片刻歡愉的對象,很有可能只是工具。
這些女眷或迫于生計,或被語言蠱惑,只能強裝笑容與權貴子弟嬉戲追打。
而第二句“綠珠垂淚滴羅巾”則講述了綠珠的故事。
綠珠是西晉時期首富石崇的愛妾,傳言綠珠為人貌美,石崇貪圖其美色,于是不遺余力將其據為己有,納入府中。
而此綠珠則是在寫崔郊所愛之人,不得不與真愛分離,被“囚”于高官府中。
“侯門一入深似海”直言權貴家中的危險,勾心斗角、后院私事等應有盡有。
侯府與皇宮一樣,各處紛爭比戰場上還要危險,若不稍加警惕,很有可能付出慘痛的代價。
當初唐高宗的皇后王氏遭武則天算計,被扣上以“厭勝之術”的罪名,被李治冷落,后又被武則天害死。
《紅樓夢》中的賈元春,為了維護家族的長遠利益,入宮為妃,最后卻身死家敗。
其實關于賈元春的死因,書中沒有直接說明。
但判詞“虎兕相逢大夢歸”、曲子《恨無常》中“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等,暗示她可能卷入宮廷權力斗爭,無不說盡宮廷斗爭的殘酷。
而全詩最后一句“從此蕭郎是路人”既是無奈的憤懣,也是絕望的嘆息。
崔郊和于頔身份地位相差懸殊,即便考中進士,入朝為官,也很難做到人家的高度。而他的愛人不過是小小婢女,一切都由府中之人決定,與崔郊再無可能。
古代的等級制度,就是這樣殘酷!
而詩中的蕭郎出現在很多人的詞中,大多是指愛慕某個女子的男子,也特指某個女子的情郎。
關于蕭郎一詞,其主流說法是與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有關。
梁武帝蕭衍年輕時才貌出眾,非常受女子青睞,“蕭郎”一詞便由此而生。
愛情的嘆惋
崔郊是幸運的,面對心愛之人的別離,他發出了一聲哀嘆。這一聲音感動了權貴,借此成全了崔郊和婢女二人的愛情。
但幸福的人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焦仲卿和劉蘭芝夫婦只能帶著不甘謝幕了人生的悲劇。
焦仲卿原本是廬江府的一名小吏。雖然官職不高,但樂得自在。
他的妻子劉蘭芝也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美人,勤儉持家。“雞鳴入戶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是妥妥的賢內助。
但原本恩愛的夫妻二人,卻因為長輩的不滿,被棒打鴛鴦。
焦仲卿的母親對劉蘭芝百般刁難,為了攀附權貴不惜讓兒子休掉妻子,迎娶官員的女兒。
夫妻二人苦求無果,最終分離。焦仲卿思念妻子,來到了妻子家中,做下“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的生死之約。
但可惜的時候,劉蘭芝迫于家里的壓力,只能嫁給高官的兒子。
新婚當天,看著鏡中憔悴的自己,想起了那些與丈夫的美好時光。隨后在無人看見的角落,她穿著婚服跳入了河中。
而焦仲卿聞聽聞噩耗,心知是生離死別,對這世間再無留戀,于是在家中的一棵樹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人死后,家屬如夢初醒。但奈何逝者已去,無法挽回。痛心疾首間,為二人合葬。
二人墳塋處有一棵梧桐樹,兩只孔雀停在樹上,發出悲鳴,向東南飛去……
不論是崔郊和婢女,還是焦、劉二人,本默默無聞,卻因一篇詩文,讓他們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為世人所知。
直到現在,我們依舊能夠通過詩篇去感受古代的風貌,可能也只有這些詩篇才能真正體現出含蓄的情感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