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還是看膩了千篇一律的穿搭......
現在的女裝是放棄普通人了嗎?
尤其是今年的夏裝市場 ,似乎陷入了一種奇怪的循環——除了滿屏的淺色小飛袖、吊帶斜肩露背裝,還有越做越長的褲子、越做越小的上衣...... 仿佛所有品牌都在復刻同一套模板。
對于身材豐滿的女生,常常陷入“敢穿”還是“不敢穿”的焦慮。時尚本該是表達自我的工具,如今卻成了制造身材焦慮的推手。
更令人無奈的是,在電商直播的狂轟濫炸和“低價預售+小單快返”的模式下,商家為了加快上新、壓縮成本,衣服的面料、工藝、質檢都在悄悄“縮水”。高退貨率不僅沒讓價格真正降下來,反而讓衣服變得更貴、更不耐穿,甚至……越來越不好看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經濟上行時期的美。我們懷念的,或許不僅僅是那些經典的設計,更是一個愿意為普通人考慮、尊重多樣審美的時代。
我們今天復刻的多少出圈神圖,還不都是那些年間ICON們玩剩下的。
互聯網泡沫催生著新貴階層,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人們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這種蓬勃的生命力,直接投射在了當時的審美表達上,隨便一張圖片都展現出無盡的活力與憧憬的狀態。
那時的時尚圈,堪稱眾神狂歡的舞臺,說是風格的百花齊放一點不過分。
彼時的Dior正處于“海盜爺”John Galliano執掌的黃金年代,設計語言中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最出圈的系列之一——1998春夏高定系列在巴黎黎明花園綻放,新藝術風格的浪漫裙裝與蝴蝶紛飛的“蝴蝶夫人”高定秀,至今仍是時尚史最絢麗的篇章。
左:Christian Dior 1998春夏高定系列
右:Christian Dior 2007春夏高定系列?
Tom Ford時代的Gucci,用絲緞襯衫與低腰褲打造出“性感精英”美學,魅惑、危險又迷人。
Gucci by Tom Ford 1997秋冬系列?
前披頭士樂隊成員Paul McCartney和著名攝影師Linda的愛女Stella McCartney,在掌舵Chloe?期間,利用褶皺、荷葉邊書寫最浪漫的波西米亞風格。
Chloe? by Stella McCartney 1998春夏系列?
還有不得不提及的維密秀,在超模Gisele Bündchen、Heidi Klum、Adriana Lima等的加入后正式開啟“諸神時代”。
2005年維密秀開場?
維密天使們用健康性感重新定義完美身材,是當下“黃金時代”的精神投射。
吉賽爾·邦辰在2000年維密大秀的金色造型?
20年前那個時代的魔力在于——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風格坐標。
ICON們用百變的風格詮釋不被定義之美:可以和Kate Moss一樣凌厲骨感,可以像Naomi Campbell性感迷人;既能像Winona Ryder那樣中性干練,用一套西裝大殺四方,也能像Drew Barrymore般甜美叛逆,隨性自在。
Kate Moss
Naomi Campbell
Winona Ryder
Drew Barrymore
還有時尚影響力一直延續至今的戴文青木,是現在多少人心中的復古穿搭美學模版?
雖然她的身高只有168cm,但以獨一份的冷漠厭世氣質迅速殺入時尚圈中心地帶,打破刻板的主流審美。
CHANEL 2000秋冬高定系列?
她早年的街拍就是行走的Y2K風格教科書,緊身短上衣搭配低腰褲,在當時是千禧風格,這不就是現在說的復古回潮?
滑動查看更多?
Y2K模版不得不提濱崎步和安室奈美惠,她們的煙熏妝、迷你裙、豹紋、水鉆卷起一陣亞洲流行風潮。
盤點國內的時髦ICON,王菲和張國榮從不會被落下。
王菲的時髦是教科書級別的。在大家都還走清純玉女路線時,她已經在舞臺上穿起了性感露背裝,這種迷幻又前衛的調調,20年后的我們都還在模仿著。
在《熱·情》演唱會上的張國榮以不拘一格、大膽前衛的造型聞名遐邇。張國榮特邀彼時風頭正勁的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設計演唱會服裝,為他塑造至今令人難忘的多個造型,妖嬈嫵媚的形象深入人心。
似乎,20年前的時髦沒有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只有對個性肆無忌憚的贊美。
要說千禧年審美的最佳代言人,初代網紅名媛Paris Hilton絕對當仁不讓。她是千禧粉的狂熱信徒,名言“如果我是美國總統,就把白宮涂成粉色”完美詮釋了她的叛逆哲學。
Paris標志性造型掛脖上衣、低腰裙、熒光色搭配被Bella Hadid、Kendall Jenner等歐美時髦ICON接連復刻,不得不說,如今的穿搭幾乎都是這個路數!
滑動查看更多?
但問題在于:當下的復古潮流,真的能還原那個時代的自由精神嗎?
當快時尚用大數據批量復制千禧風爆款,當社交平臺用濾鏡統一審美標準,我們模仿的究竟是真正的個性表達,還是另一種被算法定義的"潮流"?
右:微博@JENNIE_JNB?
當2025年的我們對著衣柜發愁時,真正焦慮的或許是在這個算法主導、流量至上的時代,我們是否正在失去“穿得不一樣”的權利?
時尚的本質本該是自我表達的工具,而非制造焦慮的機器。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復刻某個黃金年代,而是重新找回那種“不夠完美卻足夠獨特”的穿衣態度。
畢竟,真正的風格,從來不需要他人的批準。
圖片來源:網絡 / 新浪微博 / In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