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珠江,“電力高速路”在粵港澳大灣區飛架;焊花飛濺,各大項目拔地而起;直播推介,岳池糧油銷往全國……從國家重點工程到家鄉特色產業,岳池農民工用實打實的技能,走出了一條增收路。
前不久,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成效突出單位的通報》中,岳池縣榜上有名。這是岳池縣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連續五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通報表揚。
岳池為何連續五年獲得省級表彰?作為常年擁有農村勞動力42.68萬人、年均轉移就業約39萬人的人口大縣,岳池將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列為民生要務,加強技能培訓,根治欠薪,營造關心關愛農民工社會氛圍,讓農民工更有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靶向培訓
讓農民工有了更多獲得感
“有了技術,到哪里務工都有底氣!” 天平鎮五圣廟村脫貧戶曾軍言語里透著自信。過去由于沒有技術,他只能四處打零工,收入很不穩定。去年參加了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組織的電工培訓,還拿到了電工證,后被推薦至廣東電網能源發展公司就業,“培訓期間每天還有50元生活補貼,目前月收入7500元。”
曾軍的硬氣來自岳池縣靶向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如何讓培訓更“對胃口”?近年來,該局局組織培訓機構代表、行業協會代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多方座談,廣泛征集培訓意愿,研判行業發展趨勢,開展精準培訓。為確保培訓質量,岳池縣通過公開招標,優選培訓機構,明確培訓專業及時間節點,并不定時開展培訓檢查。
近年來,岳池縣累計培訓6709人次,涉及電工、中式烹飪、保育員等10余個專業,累計撥付培訓補貼808萬元、向貧困戶(脫貧戶)發放培訓生活補貼150余萬元。針對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累計開展返鄉創業培訓1521人次,為符合條件的返鄉農民工發放創業補貼218萬元。
精心培育下,特色勞務品牌“岳池輸變電工”驚艷全國。作為全省首批“川字號”特色勞務品牌”,2024年,在全國勞務協作暨勞務品牌發展大會上,“岳池輸變電工”代表“川字號”勞務品牌進行成果展示,現場得到了人社部領導的高度肯定。
技能提升,就業服務更要到家門口。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線上線下招聘會,建設社區車間3處12個、打造御府里創業街區、嗨創集市等就業場景;構建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勞務服務體系,成立國有勞務公司1個,成立鄉鎮勞務專合社22個,培育勞務經紀人277人,打通服務農民工“最后一公里”。
就業穩步增長是檢驗技能培訓的“試金石”。 一組數據令人振奮,2025年一季度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為5.4%,全市考核排名第一;GDP的支撐指標中,公共管理部門勞動工資一季度增速11.2%,在各區縣增速排名中位列第一。
部門協同
讓農民工有了更多幸福感
今年2月初的清晨,寒意未消,岳池縣196名農民工臉上卻洋溢著暖意。他們提著鼓鼓囊囊的“返崗禮包”,登上了開往深圳、福建的免費專列。
“路上安全第一,有啥需要隨時說!”跟車的工作人員陳紅軍一邊細心清點人數,一邊叮囑。列車啟動,陳紅軍每兩小時便向岳池縣農民工服務中心報一次平安,一路貼心照料。 禮包里,家鄉的岳池米粉、豆干散發著熟悉的香氣,嶄新的毛毯帶來旅途的溫暖。“把‘家’的味道和關懷帶上,讓他們安心返崗。”陳紅軍說。
這趟暖心的“返崗專列”,已是岳池縣與外出務工鄉親們默契的“新春之約”。今年春節前,岳池按慣例安排專人跟車,接回了200余名返鄉游子;節后,開往深圳、福州的專列再次啟程,196名農民工點對點順利返崗。在深圳務工的楊芹已是第二次乘坐這趟專列,便捷的服務讓她深有感觸:“2019年從廣州坐專列回來,接駁車直接把我們送到了茍角老家門口,省心又暖心!”
專列之外,“點對點”的返崗專車更是服務主力。連續5年來,通過精準摸排、多方聯動,岳池已累計開行回鄉返崗專車2317班次,安全輸送77862人次,實現了“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無縫銜接。
讓農民工享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岳池的關懷不止于出行??h人社、教育等各部門,落實《岳池縣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三十條措施及工作方案》,將服務保障延伸至教育、健康、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
教育保障更貼心:縣教科體局簡化流程、放寬條件,如取消部分非必要證明材料,確保符合城區就讀條件的農民工隨遷子女100%進入公辦學校就讀。
健康守護在身邊:縣衛生健康局積極組織開展農民工免費體檢活動。近五年來共為 13000余名返鄉農民工完成免費體檢。
文化生活解煩憂:團縣委大力實施“童伴計劃”,為12個運營中的“童伴之家”,配備了專職“童伴媽媽”,開展“團團陪你過假期”系列托管活動,為500余名孩子提供公益性看護服務。
部門協同,一張暖心服務保障網越織越密,農民工的民生福祉持續加碼。
權益保障
讓農民工有了更多安全感
寒風刺骨,年關將近。今年1月15日,對于37歲的農民工李某來說,本該是準備過年的歡喜時刻,心頭卻壓著一塊大石——辛苦掙的血汗錢還有大部分沒拿到手?!案苫?,最怕的就是欠薪,沒想到真碰上了!”李某帶著焦慮,走進了岳池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的維權大廳。他反映,自己和3名工友在當地工地上干活,部分工資一直被拖欠,“希望勞動部門幫幫忙,讓我能安心回家過年?!?/p>
群眾的揪心事,就是部門的要緊事。該局迅速響應,立即與縣住建部門取得聯系,核實項目款項撥付情況。施工單位稱,工資均通過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發放至工人社???,按理不應存在拖欠。但李某與班組對報送的工資金額存在爭議,雙方未及時溝通,導致出現工資差額。該局與主管部門賡即要求施工單位做好結算,核實應發工資金額。一天后,李某和工友的銀行卡收到3.2萬余元血汗錢,“外頭很冷,我心里很暖,可以安心過年了!”李某心里的大石落了地。
李某的“薪”事速解,正是岳池開辟治薪快速通道的一個縮影。面對經濟大環境下行壓力,施工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如何保障農民工拿到自己的血汗錢?岳池縣堅持源頭預防與高效處置并重,開辟治理欠薪“快速通道”,人社、公安、住建、交通等部門組建聯合執法組,通過日常巡查與專項檢查方式,對全縣項目開展“拉網式”排查,督促落實工資保證金、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等制度。新開工項目均按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繳存保證金等。
送法上門防風險。整合勞動保障監察、勞動爭議仲裁力量組建4支服務隊,進工廠、入企業,提供勞動保障法律法規上門服務,厘清法律風險點,提升勞動者法律意識。近年來,受理各類勞動糾紛線索1376件,涉及2324人,涉及金 額1610余萬元。
此外,岳池縣打造7個駐外農民工服務站,開辟勞動仲裁“綠色通道”,為岳池籍農民工提供高效服務,守護農民工“錢袋子”。
岳池融媒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