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了人民城市的根本屬性和價值追求。
城市是青年人口最集中、發展最活躍的區域,找到一份工作是許多年輕人選擇一個城市的第一步,為了吸引青年人才,多地出臺一系列舉措,比如湖南長沙就提出讓“長沙不只適合打卡、更適合打拼”。
“一站式”服務
助力青年低成本就業
這幾天,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張恩洋,收到了長沙一家互聯網企業的實習錄用通知,在踏上實習旅程的同時,他在“長沙青年人才驛站”的小程序上提交了入住申請,不到一天,審核通過。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2025屆畢業生 張恩洋:我是從青島老家過來的,從網上了解到這個驛站可以拎包入住。我來入住之后發現這里生活設施非常完善,離我的公司也很近,走路幾分鐘就到了。
青年驛站可以為張恩洋提供14天的免費住宿,這14天里,他還可以線上申請“人才禮包”,茶飲免費嘗、特定景區免費游、地鐵免費坐;14天后憑借實習入職的有效證明可以繼續申請人才公寓,享受最長兩年的低價租房福利。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2025屆畢業生 張恩洋:如果租市面上房子的話基本都要三個月起步,但我和公司之間還有一段磨合期,人才驛站正好給我提供了一個磨合期住宿的地方。
目前,長沙市一共有20家這樣的新青年人才驛站,基本緊鄰產業園區、科研機構集群或者交通樞紐,來自外地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三年內憑借面試邀請、實習證明或者入職通知等材料都可以在線上直接辦理入住。驛站不僅是一個臨時落腳點,也是青年人才共享企業招聘信息的平臺。
江南大學2025屆畢業生 陽雅芝:大家在一起的話可以更好地分享信息,我主要想了解碩士的安家費和租房補貼。
湖南工商大學2025屆畢業生 楊千慧:青年驛站的指導老師帶我走訪了幾家企業,其中有一個從事云計算的企業挺符合我的面試期望,我打算再跟他們進一步交流,如果可以就留在長沙。
長沙共青團委副書記 姜海納:長沙新青年人才驛站發揮著青年融入城市第一站的作用,我們將在人流較為聚集的園區、廠區、校區和商區提供更多的床位和點位的選擇。
今年長沙市還推出青年人才創業“雙肩包”行動計劃,青年一落地機場、高鐵站等,就可掃碼領取城市初體驗攻略和創業就業指引圖,將“人才政策22條”升級細化為45條,創業可享受低成本場地支持、低門檻融資保障、全周期創業獎補等政策支持。
婚育服務全鏈條
留住人更留住心
對不少青年來說,婚育也是影響他們選擇城市安居的因素之一。在湖北宜昌,當地通過“婚前引導—婚中服務—婚后保障”的全鏈條服務模式,幫助青年解決婚戀交友、幼兒托育等急難愁盼問題。
早上8點,宜昌市民張喆給雙胞胎女兒梳頭、洗臉、吃飯,趕在上班前把姐妹倆送到暑期托管班。
從小區出來,不到300米,就到了轄區蘇家榜社區的黨群連心站,暑假愛心托管班便設在這里。
張喆告訴記者,今年是她和丈夫在宜昌定居的第十個年頭。往年到了寒暑假,他們只能將兩個女兒送回河南老家。今年暑假,家門口增設了托管班,社區工作人員和大學生志愿者會帶著孩子學知識、做游戲,托管時間從上午9點持續到下午5點,一下子緩解了夫妻倆假期帶娃的難題。
宜昌市民 張喆:過個街就到了,有很多哥哥姐姐陪同,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小孩很開心,家長也很安心。
“官方”帶娃,免去了上班族家長的后顧之憂。今年暑假,宜昌市各個社區聯動志愿者,共推出364個愛心托管班,全部免費向市民開放。
而在婚前引導方面,宜昌市摒棄了傳統大規模相親會形式,結合青年興趣設計劇本殺、露營派對、手工DIY、露天音樂會等新潮活動,打造交互式青年交友場景。
創造機會“扶上馬”、婚后再“送一程”。近幾年,宜昌還出臺多孩家庭購房補貼政策,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購買特定房型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購房補貼;按政策生育二孩及以上,且子女落戶宜昌的本地戶籍產婦,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補貼,每個孩子到3歲前每月發放500元的育兒補貼。
共青團宜昌市委員會副書記 馬明潔:舉全市之力,全力打造樂居、立業、活力、有為的青年發展型城市,尤其是在服務青年婚育方面,通過這種全鏈條式的服務,有效緩解青年的婚戀難題和生養焦慮。
打造青春活力之城
如今,對越來越多青年人來說,除了居住、工作、交通這些基本需求外,城市軟基建也是能否留住年輕人的重要因素。四川成都,就在原有巴蜀文化的基礎上,著力挖潛體育、藝術、潮流等年輕人喜愛的元素。
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的足球場,一場腰旗橄欖球比賽正在火熱進行中。場上的90后女孩王玲嬌是一名舞蹈老師,結束工作后,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比賽已經成了她的習慣。
腰旗橄欖球愛好者 王玲嬌:我們其他的隊友有從事教育行業、能源行業的,也有在校的大學生等。大家都是平時下班休息抽業余時間進行釋放,為年輕人打造運動場景的社群有很多。
腰旗橄欖球本是源自國外的一個小眾運動項目,但由于是今年成都世運會的比賽項目,已經漸漸被成都的年輕人熟悉、喜愛。目前成都已有20多個橄欖球俱樂部,常年參與的年輕人近萬人。近幾年,伴隨大運會、世運會等國際賽事相繼落地成都,許多青年人喜歡的潮流運動場地也越來越多。
四川省橄欖球協會副秘書長 趙一權:現在開放了很多免費的場地供大家訓練。
除了激情澎湃的運動場景,成都還整合各方資源,推進青年夜校建設。就在這兩天,“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臨摹教學作品展”正在成都市美術館展出,結合展覽,美術館特別推出的青年夜校“山水畫課程”就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青年夜校學員 朱蕓瑩:白天看展會有自己的親身感受,如果有一些相應的專業課程輔佐、配套的話,能夠讓我們當下及時、更好地激發創作的熱情。
成都市美術館副館長 肖飛舸:70%的受眾是18—34歲的青年人。根據受眾特征,一般會把課程設置在夜間,讓大家可以利用業余時間來學習。
共青團成都市委副書記 任曦:近三年成都新落戶青年超156萬,奮斗中不失安逸生活,舒緩間不墜青云之志,已成為成都青年一種廣泛的文化認同。
(總臺央視記者 高磊 鄭雨龍 倪晶依 宜昌臺 成都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