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青春如火。近日,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砼心協力”社會實踐團走進九龍坡區銅罐驛鎮英雄灣村,開展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學子們躬身聆聽抗美援朝老兵的烽火記憶,傾情陪伴敬老院長者的暮年時光,讓紅色信仰在代際傳遞中生生不息。
烽火印記 九旬老兵的無聲誓言
實踐團成員們懷揣崇敬之心,圍坐在年近百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王德義身旁。在成員們灼灼的目光中,王德義微微頷首,歲月沉淀的皺紋里綻放出溫暖的笑意。由于聽力在戰場上被炮彈震聾,講述的重任落在了妻子陳庭碧身上。
“他在部隊服役多年,先當機槍手,沖鋒在前線。后來轉做后勤,負責在炮火中尋找、運送犧牲戰友的遺體回家……”她聲音顫抖,眼中泛起漣漪,“無數戰友犧牲,讓他至今都無法釋懷。”
采訪現場。王梓宇攝
“我是國家的戰士,有幸參加抗美援朝!”一直沉默的王德義突然清晰而有力地重復這句話,眼神堅定如磐石,穿越時光的軍人風骨讓成員們深深震撼。
即便腿腳不便,雙耳失聰,那份“若有戰,召必回”的報國情懷,依然在王德義心中熾熱燃燒。這份深沉的赤子之心,讓實踐團成員深受洗禮。“你們是國家的棟梁,未來的接班人,前途光明,一定不要辜負期望啊!”陳庭碧語重心長的囑托,字字千鈞。
青春陪伴 敬老院里的溫情交響
實踐團的到來,為英雄灣村敬老院帶來了歡聲笑語。11名師生精心準備的舞蹈《桃花朵朵開》旋律歡快,老人們隨著節奏輕輕拍手搖擺,笑容在臉上綻放。而當《五星紅旗》《東方紅》《我和我的祖國》等熟悉的紅歌旋律響起,許多老人眼中泛起淚光,輕聲跟唱,歌聲承載著他們共同的青春記憶與家國情懷。
在互動環節,精神矍鑠的陳庭碧在學子們邀請下,高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澎湃的自豪感在她顫抖的聲線中奔涌。臺下,長者們拉著年輕學子的手,反復叮嚀:“你們是棟梁,要為祖國爭光啊!”一聲聲囑托,是期許,更是精神的接力。
光影留珍 定格時光里的笑靨
歲月的風霜染白了老人們的鬢發,刻下深深的皺紋,卻無法磨滅他們此刻由心而發的歡愉——那是歷經滄桑后的知足,是心愿得償的欣慰,是安享晚年的寧靜。實踐團成員化身“時光記錄者”,耐心地為院內40余位老人逐一拍攝肖像。當相機快門聲響起,一張張燦爛的笑容被瞬間定格。
實踐團成員與英雄灣村敬老院老人合影。王梓宇攝
實踐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更是一堂直抵人心的“行走的思政課”。觸摸歷史的溫度,感受長者的期許,這份由真誠互動換來的銀發笑顏,這段用青春書寫的實踐篇章,將深深烙印在學子們心中,化為他們砥礪前行、矢志報國的精神源泉,激勵著他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上,肩負起屬于這代人的光榮與夢想。(晏紅霞、王方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