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各地醫院急診室的病床就開始緊張起來。高溫+高血壓,像是提前設定好的“危險組合”,總在人們最放松的時候“突然發作”。
不少中老年人早上出門買菜、午后打麻將、晚上洗澡前,突然胸悶、頭暈,甚至倒地不起,送到醫院時已是命懸一線。
醫生發現,這些意外其實都有跡可循。一天中,有5個時間段,是高血壓患者最容易出事的“奪命時刻”,尤其在夏季,人的血管收縮功能變差,心腦血流更容易失控。
很多人以為高血壓是慢病,慢慢來,沒關系,但真正危險的,是它“突然動手”的那一刻。
高血壓不是病發慢,而是爆發快。臨床數據顯示,超過70%的腦卒中、60%的心肌梗死,都和高血壓直接相關。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埋著“炸彈”。
一不小心,就可能在不該出事的時間,被高血壓“偷襲”。
第一個危險時刻,是清晨醒來后的1小時內。人剛醒,血壓卻已經在悄悄飆升。醫生稱之為“晨峰血壓”。
這是全天血壓最高的時段之一,因為清晨時,人體交感神經開始活躍,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迅速上升。
很多人一睜眼就急著起床、提重物、上廁所,血壓突然升高,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即便年紀不大,但如果平時血壓控制不好,清晨也可能成為“危險開局”。醫生建議,高血壓患者早上醒來后應在床上靜坐5分鐘,再慢慢起床。
同時,服藥時間也要注意,很多降壓藥需在晨起后空腹服用,才能更有效控制這個“早高峰”。
晨起后切忌猛起猛動,是保護血壓穩定的關鍵。
第二個高危時間,是上午9點到11點之間。這一段時間,很多人已經進入工作狀態,精神緊張、任務繁重,尤其是中青年群體,面臨的壓力更大。
情緒激動、焦慮緊張,會讓血壓在短時間內猛沖,有些人甚至會出現短暫性視力模糊、頭痛頭脹等癥狀。
在臨床上,這段時間也是門診高血壓急診病例的集中時段。
醫生提醒,高血壓患者應避免在此時處理過于緊張的事務,尤其是重大決策、金融交易、激烈爭執等情緒波動較大的場景,最好安排在下午或其他壓力較小的時間進行。
情緒管理,是控制血壓的“軟藥方”。
第三個危險時刻,是中午飯后1小時內。很多人吃完飯就犯困,尤其在夏天,中午氣溫較高,容易犯困打盹。但此時,胃腸道需要大量血液參與消化,腦部供血相對減少。
再加上飯后血糖上升,會導致血管擴張,血壓波動劇烈。
不少老年人中午飯后立即午睡,結果醒來時頭昏眼花,甚至無法站穩。醫生指出,這往往是飯后低血壓和血壓波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建議中老年人飯后休息前可先散步10分鐘,避免立即平躺。
即使是“養生午睡”,也要講究時機和方式。
飯后血壓波動,是高血壓患者常被忽視的“陷阱”。
第四個高危時段,是傍晚5點到7點。這是一天中第二個“血壓高峰期”。很多人下班回家,剛松一口氣,血壓卻從“放松”中反彈。
臨床數據顯示,傍晚時段是高血壓并發腦梗、腦出血的第二高發期。
尤其是夏季,晚飯前后氣溫仍高,身體容易出汗、脫水,血液粘稠度上升,導致血壓不穩。醫生建議,這個時間段避免劇烈運動、激烈爭吵,也不宜空腹飲酒或暴飲暴食。
傍晚是高血壓的“第二道防線”,絕不能掉以輕心。
第五個“致命時刻”,是夜間入睡后至凌晨3點之間。很多人以為睡覺時血壓會自動下降,其實不然。特別是患有“非杓型高血壓”的人,夜間血壓不降反升,反而更危險。
醫生在重癥監護中見過不少深夜突發腦出血的案例,患者往往在熟睡中發病,醒來已是偏癱或昏迷。夜間高血壓常被忽視,但卻是奪命最隱秘的一環。
建議患者使用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及時了解是否存在夜間異常升高的情況。
夜間血壓失控,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致命盲區。
在這些“奪命時刻”中,最容易被忽視的是對身體信號的麻木。很多人覺得“頭暈一下沒關系”“今天太熱了血壓高點正常”,但恰恰是這種輕視,才讓高血壓成為我國卒中致死率第一的罪魁禍首。
高溫天氣下,人體血管擴張、出汗多、鈉流失快,血壓波動更大。此時如果還不注意補水、調藥、控制情緒,就相當于把自己推向高血壓“爆雷”的邊緣。
醫生特別提醒,并不是所有高血壓患者都該服用相同劑量的藥物。在高溫天,部分患者的血壓會自然下降,若仍按冬季劑量服藥,反而容易引發低血壓
降壓藥服用沒有“通用劑量”,個體差異必須重視。
很多人也存在誤區,以為吃藥就不用管飲食了。高鹽、高脂、高糖飲食,會直接抵消降壓藥的效果。
尤其是高溫天,腌制食品攝入增多,鹽分攝入超標很常見。醫生建議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5克,遠低于國人平均攝入的10克/天。
控制飲食本身,就是穩定血壓最重要的一環。
還有人迷信“保健品降壓”,每天一堆中藥泡水喝、保健品吞得比飯還多,但血壓依舊忽高忽低。臨床中發現,目前并無確切證據表明任何保健品能替代降壓藥,反而耽誤了正規治療。
保健品不能“替藥”,誤信就是在拿命做試驗。
除了以上5個“時間炸彈”,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陷阱,就是“忽冷忽熱”的洗澡時間。尤其在夏天,很多人晚上洗冷水澡,一進一出溫差大,血管劇烈收縮,容易誘發血壓飆升。
醫生建議,高血壓患者洗澡水溫應控制在35℃至40℃之間,洗澡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站立太久導致腦供血不足。洗澡前后也應避免空腹或飽腹狀態,防止血壓波動。
洗澡雖小事,但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是一場“微型考驗”。
最后一個關鍵建議,是堅持測量血壓。不是發病了才量,而是平時就該養成習慣。醫生強調,家庭血壓監測是發現波動、調整用藥的第一步。推薦每天早晚各測1次,記錄下來,方便醫生評估。
家庭血壓監測,是高血壓管理的“根基”。
說到底,高血壓表面看是個慢病,其實是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定時炸彈”。越在意它,它就越聽話;越忽視它,它就越囂張。
想在高溫天活得安心點,就得守好這5個時間段的“安全線”。不是怕什么高血壓,而是怕它在你最放松的時候,突然發起進攻。
不妨今天就從早上睜眼那一刻開始,認真對待你的血壓。
參考文獻:
1. 《高血壓防治指南(2019年修訂版)》,中國高血壓聯盟
2.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年報(2023年版)
3.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