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道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7月7日刊登題為《朝九晚五之外:為什么副業正在成為更多全職人員的一種生活方式》的報道,記者為莎倫·薩利姆。全文摘編如下:
尋求個人成就感
當26歲的喬伊·陳(音)女士看到許多寵物主人在旅行或工作時很難找到人照顧寵物時,她開始提供相關上門服務。
她會去寵物主人的家中喂養寵物、打掃衛生,必要時給寵物喂藥。她還提供遛狗服務:當主人太忙而無法自己遛狗時,她會接手。
在假日等旺季,陳女士有時每天要去五六個客戶家中服務,同時還要兼顧作為心靈咖啡館業務發展經理的全職工作。
要做到這一點,她必須確保上門照顧寵物的日程嚴格安排在工作時間以外或周末。她說:“這可能會讓人筋疲力盡,但我能做到,因為我真的很喜歡自己在做的事情。”
“這不僅僅是一個副業;這是我的個人使命?!眲游飷酆谜哧惻空f。
越來越多的全職工作者——尤其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從事副業不僅是為了增加收入,也是為了尋求個人成就感,陳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人們曾經對從事副業不以為然,但這種做法正越來越多地得到重新定義,被賦予更多積極意義,如辛勤努力、多職工作或擁有“斜杠職業”或“組合型職業”。
根據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2025年的一份報告,新加坡各代受訪者中有33%表示,他們現在于主業之外從事額外工作。
“對于新加坡的Z世代來說,副業往往源于對創造性成就、個人品牌或收入多樣化的渴望。人們現在對開拓職業習以為常,社交媒體無疑在此發揮了作用?!盇CCA新加坡地區經理梁俊然表示。
副業技能回饋本職
雖然有些人認為做副業只是“三分鐘熱度”,但更多人則一心想將其做大做強。
拓威程(音)和喬納森·陳(音)還在讀大學時就開始創建Acuppa,這是一個新加坡家庭作坊式餐飲店的在線目錄。
他們在把這些小店與附近居民聯系起來的過程中找到滿足感。
今年28歲的拓先生和27歲的陳先生現在分別從事營銷和技術方面的全職工作,但他們經常在工作之余抽空訪問被列入Acuppa目錄的140家小店中的一些,為它們拍攝宣傳視頻,并就如何改進該平臺進行頭腦風暴。
拓先生表示,據他觀察,平臺上的大多數家庭作坊式小店都是由有全職工作的人經營的,主要在周末或工作日晚上運營。
“豆腐豆腐”咖啡店和“如家時光”餐飲店就是兩個例子。
34歲的特里斯·蘇(音)女士是“豆腐豆腐”咖啡店的老板。自今年3月起,她一直在自己位于勿洛的家中銷售時髦的抹茶拿鐵,銷量從一個周末15杯左右增長到現在的60多杯。
作為一名市場營銷專業人士,她將自己的生意作為一種“低調”的周末副業,并將其與全職工作“完全分開”,以避免利益沖突。
對于“如家時光”餐飲店要求匿名的老板LX女士來說,她在榜鵝開設家庭咖啡館的靈感來自一次曼谷之行,當時她和丈夫偶然發現一家氣氛溫馨、音樂動人的小酒吧。
這對夫婦在開業前嘗試了不同的咖啡豆和沖泡方法。LX女士說:“我花了大約一年嘗試不同的品牌和配比,直到找到一種感覺恰到好處的配方?!?/p>
35歲的LX女士在科技行業工作,她說很感激雇主一直支持自己的小生意。
多名專家表示,雇主通常不會對在工作中達到預期、同時從事副業的員工有意見。然而,雇主的容忍度會因員工的工作年限、行業類型和工作性質而有所不同。
會計和企業服務提供商“鈴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杰弗里·李(音)說,他欣賞那些從副業中發展技能并將其有效應用于工作的員工。例如,一名助理會計師幫助他的公司建立了一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
他說:“我們有一些經營自己或家族電商生意的會計師,他們帶來了超越日常職責的新鮮視角和實用技能。這些能力往往很難從傳統的會計崗位上憑空建立起來?!?/p>
從事人力資源咨詢的恩普利菲公司創始人朱麗葉·陳(音)指出,還有一些雇主投資員工的副業,成為他們的股東。(編譯/胡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