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華確實是相聲圈里不被敬重的那一位”,自打老爺子去世后,這樣的評論就沒斷過。
表面看跟眾多相聲名流關系都不錯,但實際到場送別的寥寥無幾。楊議在直播中透露馮鞏未能出席的原因時,那份正式公文把曲藝界的規矩展現得明明白白。
馮鞏為何沒能前來吊唁?那封信上究竟寫了什么內容?
被榨干的老先生
楊少華剛走沒多久,網絡上就鋪天蓋地是“不孝子”的指責聲。一場告別儀式變成全民審判現場,直到楊議開播拿出那張加蓋紅章的函件——中國曲藝家協會的官方印章格外醒目。
這是楊議在父親追悼會之后通過直播展示的關鍵證據,一封代表馮鞏及業內多位人士心意的正式文件,里面還附帶了帛金,不過楊家人并未接受一分錢,只表示收到了這份情誼。
本是一番好意,卻意外揭開了一個事實:輿論該停歇了。人們常說楊議愛財,可偏偏人家連禮金都沒收;總有人講楊少華“品行不佳”,不該有大咖親自送終,但從帛金和態度來看,各界人士都表達了自己的尊重。
再激烈的爭論也抵不過這枚公章的力量。但回頭看看這場因葬禮引發的風波,確實有些耐人尋味。在網絡法庭上,真相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那個,幾張截圖、一段視頻,就給楊家人定了罪。
第一項指控直接將楊家推上了“道德高地”——不孝。鐵證是楊老先生去世當天上午的畫面:94歲高齡,在烈日下被人攙扶著參加商業活動,視頻中明顯精神狀態不佳。
這還得了?“為了賺錢連親爹命都不顧!”、“太沒有底線了!”一句句指責像刀子一樣扎進楊家人心里。第二項罪名則是無情無義,作為楊家視頻中常客的馮鞏竟然沒出現在葬禮上。
連這么重要的場合都不來,難道不是私下鬧翻了嗎?“平時那么親近都是裝的?”、“人走茶涼真現實啊”,這一刻似乎友情真假已成定論。
第三宗罪就是不盡責,楊少華通常由三兒子楊倫照顧。老爺子這么大年紀還要拍視頻、做直播,整天連休息時間都沒有,這不是打著照顧老人的名義謀私利嗎?
整個楊家被描繪成一群圍繞老人吸血的“不孝子孫”。當鍵盤俠敲下每一個字時,事情仿佛已經蓋棺定論,當事人是否認罪都不重要了。
截然不同,越來越夸張
面對外界的質疑與批評,楊議并沒有保持沉默,而是選擇開播正面回應。老父親離世后的首次直播就開始為家人正名。關于剪彩事件,他的解釋顯得很無奈:父親性格活潑,不喜歡悶在家里,聽說是老朋友的活動,堅持要去湊個熱鬧。
家人勸過但沒勸住,至于老爺子的死因,則是因為長期肺部衰竭最終導致生命終止,并非因為半天外出所致。那次剪彩并非壓榨老人最后價值,反而是他本人想去看一看。
對于三哥楊倫的情況,楊議更是情緒激動地澄清:三哥其實是最大功臣。父親晚年生活無法自理,吃喝拉撒全靠三哥日夜照料,那些外人看不見的屎尿屁處理,那些熬紅眼的日子,才是家人眼中最真實的付出。
至于馮鞏的事完全是個誤會,楊議說那天他忙得不可開交,馮鞏打了兩次電話都沒能接起。朋友不是不來,而是實在抽不開身;朋友也不是沒表示,而是用一種更全面、更正式的方式表達了最大的敬意。
因此從網友視角和當事人角度,完全是兩個故事。一邊是只看表象不問內情的“口誅筆伐”,另一邊則是情緒激昂、證據確鑿且聽起來更為真誠的說法。這個時候還需要討論誰對誰錯嗎?
當那封蓋著紅章的信被拿出來展示,一切便塵埃落定。這枚以中國曲藝家協會名義蓋下的印章,不僅證實了馮鞏的心意,也說明這位行業領軍人物背后做了大量協調工作,瞬間擊碎了“無情之交”的指責。
體面就是這樣獲得的
這枚公章也為楊家贏得了應有的尊嚴。信中提到的是相聲界一大串響亮的名字,追悼會上還有常家、馬家、侯家等名門送來的花圈。如果楊家真是唯利是圖不顧親情之人,怎會得到整個行業的如此重視?
“不孝”與“失職”的指控在這枚公章面前顯得多么無力。公章一蓋,真相浮出水面,輿論風向由此逆轉,這場風波也算告一段落。楊議在直播中感慨,父親這一生過得值得。
身后事辦得風光體面,這聲感慨既是對父親的緬懷,也是對整件事的總結。對于旁觀者而言,這次楊老先生的離去讓我們見識到了很多東西。在這個信息殘缺的時代,我們距離真相有多近又有多遠,全憑傳播者的敘述方式。
一張照片足以激起萬人咒罵,一個細節也可能讓整件事徹底反轉。我們那些出于善意的關注,在鍵盤敲擊下,往往會變成刺向當事人的利刃。楊議選擇公開溝通,也算是給公眾一個交代,給自己的父親一個交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