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新趨勢:考生不再迷戀 “名校光環” ,開始認真地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今年高考錄取有多魔幻?
內蒙古提前批分數線出來:清華大學歷史類最高投檔線 637 分,比華東師大的公費師范生還低;北京大學的公共管理專業沒人投檔;985 名校中山大學歷史類專業只要 590 分就能上 —— 要知道,這放在往年,簡直是天方夜譚。
在廣東教育考試院的征集志愿通知里,北大的名字又出現了。
這已經是今年第四次 —— 歷史類補錄朝鮮語,物理類補錄阿拉伯語,都是小語種專業。
從江蘇、陜西到廣東,這所全國頂尖的大學,在提前批竟頻頻遭遇 “沒人報” 的尷尬。
有人說這是 “清北跌下神壇”,但更準確地說,是考生和家長徹底被 “張雪峰們” 點醒了:專業不好,哪怕是清北 985,也照樣沒人要。
清北的文科專業,今年也 “香不起來” 了
放在五年前,誰敢想清華的專業會 “遇冷”?
但今年內蒙古提前批,清華大學歷史類專業組(法學類)最高 637 分,不僅比華東師大的公費師范生低,甚至比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的部分專業還低。
要知道,清華的法學再怎么說也是國內頂尖,可考生就是不買賬。
為啥?因為法學早就是張雪峰反復提醒的 “紅牌專業”—— 畢業除了考公考研,幾乎沒別的出路,法考通過率常年不到 20%,普通家庭的孩子學了這個,很可能 “畢業即失業”。
哪怕頂著清華的牌子,家長也會算這筆賬:“四年后考不上公,清華畢業證能當飯吃嗎?”
更扎心的是,這不是個例。今年江蘇、寧夏的提前批里,北大的小語種、人大的社會學專業,分數都比往年低了不少。
以前 “北大的護理也是北大”,現在大家清醒了:“北大的護理,說到底還是護理,就業路子就那么窄。”
公費師范生 “殺瘋了”,高分考生寧愿放棄 985
和清北文科遇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費師范生的 “瘋狂”。
內蒙古提前批里,華東師大的公費師范生(歷史類)最低投檔線,竟然比清華還高。
江蘇的鄉村教師計劃,部分專業組分數超過了南京大學、同濟大學這些 985。要知道,這些考生的分數,上個不錯的 985 完全沒問題,可他們寧愿去讀師范,就為了 “畢業帶編制”。
這背后,是張雪峰天天念叨的 “就業安全感”。
公費師范生畢業直接分配到中小學,帶編制,月薪 8000+,還有寒暑假,在家長眼里,這比 985 的冷門專業靠譜 100 倍。
就像一位家長說的:“現在就業這么難,四年后啥樣誰知道?先把編制攥手里,比啥都強。”
以前高分考生選師范,會被說 “沒追求”,現在大家覺得:“能穩穩當老師,比去大廠 996 最后被裁員強多了。”
985 的冷門專業,還不如雙非的熱門專業
今年最讓人意外的,是 985 高校因為專業差 “遇冷”。
內蒙古提前批里,中山大學的歷史類最高投檔線只有 590 分,這個分數放在往年,連普通 211 都上不了。
為啥?因為它在提前批放的是旅游管理類專業 —— 這可是張雪峰反復強調 “閉著眼都要避開” 的坑,就業率低、薪資差,就算是 985 畢業,也照樣沒人要。
類似的還有山東大學的公共事業管理、吉林大學的社會工作,今年提前批分數都低得離譜。
考生用腳投票:“寧可選雙非的計算機,也不讀 985 的旅游管理。”
這就是張雪峰效應的核心:專業比學校牌子重要 100 倍。
以前家長覺得 “能上 985 就別管專業”,現在明白:“專業不好,985 的畢業證就是張廢紙,找工作時連雙非的會計都比不上。”
為啥大家突然變 “務實” 了?
說到底,不是考生變功利了,是就業壓力逼得大家不得不清醒。
張雪峰的作用,不是制造焦慮,而是打破信息差 —— 他讓普通家庭知道:“法學、旅游管理這些專業,哪怕是名校,也別碰;公費師范生、電網相關專業,哪怕學校差點,也能保一輩子安穩。”
現在的考生,除非是省狀元能隨便挑,否則都在算一筆賬:學校只陪你四年,專業卻要伴你一輩子。家里有礦的,能去清北學冷門專業 “鍍金”;普通家庭的,更愿意選個好就業的專業,哪怕學校差一點。
就像今年陜西的一個考生,650 分放棄了浙大的社會學,去了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他說:“我爸媽是農民,供我讀書不容易,我不想四年后讓他們擔心我找工作。”
最后說句實在話
今年的錄取趨勢,其實是件好事 —— 考生不再被 “名校光環” 綁架,開始真正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對高校來說,這也是個提醒:別再靠 “985 牌子” 糊弄學生了,多開點好就業的專業,拿出點誠意;對家長和考生來說,選專業時多想想 “四年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比啥都重要。
畢竟,在這個就業難的年代,“穩” 才是普通家庭最需要的安全感。張雪峰的話再糙,道理卻很實在:“專業選對了,人生少走十年彎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