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關鍵組成部分,甘肅承擔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和生態屏障建設的重任?!笆奈濉币詠恚拭C省以“上游擔當”統籌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以生態保護為基、綠色發展為本,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隴原篇章。
生態筑基,筑牢黃河安瀾防線。“十四五”以來,甘肅實施了一系列系統性生態修復工程,成效顯著。一是水源涵養能力穩步增強。在甘南草原,通過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天然草原產草量和草群高度均達10年以來的峰值。這種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治理模式,為脆弱生態系統修復提供了新范式。二是水質提升實現歷史性突破。黃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9年穩定保持Ⅱ類標準,黃河流域41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7.56%。三是水資源集約利用成效斐然。甘肅地下水超采區面積較2016年減少1059平方公里,嚴重超采區全面清零。
智慧賦能,創新流域治理模式。面對復雜多元的生態治理挑戰,甘肅積極探索科技賦能新路徑。通過構建智慧黃河監測網絡,在黃河蘭州段建成19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和251套智能監控設備,形成實時監控、報警溯源、實景三維的網格化監管體系。該平臺將人工監測范圍縮小40%,大幅提升污染溯源效率。通過打造生態科研平臺集群,建成甘南草原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9家國家級野外觀測站,整合省級重點實驗室37家。設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重點研發專項,每年投入1000萬元支持生態技術攻關。通過推動流域協同治理,甘肅與青海、四川、寧夏建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在12個市州的24個縣區開展流域橫向生態補償試點。2024年又與青海簽署黃河流域(青?!拭C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綠富同興,培育綠色發展動能。甘肅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植發展實踐,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新路。文旅融合激活黃河文化,依托黃河三峽、黃河風情線等資源,打造文旅新地標;“黃河母親”雕塑、中山橋夜景成為網紅打卡點,帶動蘭州旅游熱度攀升?!吧鷳B+”產業多元發展,比如,平涼市打造“康養平涼”城市名片,甘南州發展高原特色畜牧加工,天水花牛蘋果入圍區域品牌價值百強榜等。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加速,蘭州、金昌等市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建成綠色工廠129間、綠色礦山13座。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蘭州新區創新推出“絲路碳票”融資工具,17個項目獲得氣候投融資授信125億元。
甘肅的探索證明:生態優先不是發展約束,而是轉型契機;綠色投入不是消耗成本,而是長遠投資;上游保護不是犧牲發展,而是重塑發展邏輯。通過制度創新激活要素潛能,技術變革重構產業形態,空間重組優化功能布局,甘肅正在走出一條具有西部特色的流域治理新路。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清醒地認識到,甘肅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仍面臨著水源涵養功能退化風險未根本消除、水資源瓶頸制約凸顯、產業結構轉型壓力較大、流域協同治理體制機制還不完善等多重挑戰。未來,需以系統觀念破解結構性矛盾,通過制度創新激活生態資源價值,在生態治理協同化、治理體系現代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技術創新自主化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為流域可持續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作者系蘭州大學黃河流域綠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來源 | 經濟日報 作者:張子龍
提供環境新聞線索
環境新聞線索征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