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現在的國產手機,越來越有活了。
卷影像、堆大電池和高性能、做高規格抗摔防水。
甚至把衛星通信卷到千元價位上。
這好么,這很好。
機型配置的打法細分,以及更多旗艦配置的下放,意味著咱們能更容易買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機子。
只是話又說回來。
有些常在互聯網沖浪,對著一臺性價比手機配置指指點點,吹毛求疵的老哥,其實也很容易忽略——
許多老百姓所需要的,僅僅是一臺價格便宜、能登微信聊天和掃碼支付的「實用型智能手機」。
從年初499元起的REDMI 14C的爆火。
以及它在全球市場的銷量表現能看出,這樣的需求不僅不小眾,還相當龐大。
喏,五月份就有市場調研機構,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手機銷量排行榜。
REDMI 14C拿下了「全球第八」的成績。
在口碑、熱度和銷量都拉滿的情況下。
機哥也由不得好奇,下一代REDMI 15C還能怎么升級?
結果沒等機哥細想,REDMI自己就先揭曉了部分答案。
就在前幾天,REDMI 15C通過了NBTC認證,型號25078RA3EA。
從型號來看,有可能在7月到8月發布上市。
至于機友們比較關心的外觀,有媒體做了一組渲染圖,應該跟真機八九不離十。
正面依舊“邊框停航母”,搭配祖傳水滴屏設計,百元機味道確實太沖了。
好在小米并沒有因為,這機子利潤不高,就省下折騰配色的成本。
一共有四款配色——
月光藍、暮光橙、午夜黑、綠色
不過整體來看。
機哥覺得還是沒有14C那么騷、那么出眾。
前情回顧一波就知道,前代REDMI 14C的背面,不僅有著旗艦同款大圓Deco。
還給背板做了紋理拼接,搭配潮流小立邊。
乍一看,賣2499元都沒啥違和感。
相比之下,REDMI 15C的外觀設計,雀食中庸了不少。
背板跟自家Note 11T系列,不能說一模一樣,但也有八成相似。
大伙也別看它有兩個攝像頭開孔,就覺得影像硬件上有堆料。
作為百元機,頂多是給你一個主攝,加上一個景深微距鏡頭。
其他核心配置,機哥在這一塊講完好了。
屏幕大概率還是6.9英寸、720P分辨率的LCD屏,支持120Hz刷新率。
iPhone五千塊錢都買不到的高刷,499元的紅米直接普及。
芯片目前還沒個準數。
但結合這機子的實際定位,以及小米跟聯發科、紫光展銳都有比較深入的合作關系。
那我盲猜一波,要么還是Helio G81-Ultra,要么換成紫光展銳T750。
打原神崩鐵難堪大任,但微信聊天、抖音B站沒啥問題。
電池也從前代的5160mAh、18W快充。
升級到了6000mAh、33W快充。
考慮到王騰表示數字系列,定位推高行業體驗基線。
這機子吃上了小米的金沙江電池,也不是沒有可能。
存儲規格上,預計依舊4GB+64GB起步。
然后國行版能保住499元起售價的話,肯定不愁賣。
至于一直存在于REDMI數字系列上的「卡價位」爭議。
機哥是覺得,加個50或者100塊錢,固然能買到配置更好的手機。
但并不是所有消費者,都能輕松加出幾十上百的預算。
多加錢能有更多選擇,但最低配仍有它存在的意義。
再仔細回想一波。
Top5手機大廠,固然都有推出和迭代百元低端機。
但像REDMI這樣,給到大電池、33W充電、高刷、3.5mm耳機接口和LDAC高音質解碼支持的機子。
市面上似乎真找不出幾臺。
REDMI 14C配置圖
更別說,REDMI在保證了周邊配置齊全的前提下,還進一步去壓低售價。
就拿499元起的REDMI 14C來說。
本來這價格也沒啥好挑剔的,但或許是為了讓更多消費者,能以更低的預算買到這機子。
前陣子REDMI,居然還給它出了個「無充電器版」。
如果你家里本來就有多余的充電器,入手還能再省30塊錢。
它真的,我哭死。
至于說,除了比較實在的價格以外。
REDMI數字系列,到底有沒有真正做到“提高行業體驗基線”。
機哥大腦光速運轉,回顧并對比了REDMI 12C、13C和14C這三代的配置。
我感覺它確實做到了。
相同的是,REDMI 12C、13C和14C都進入過全球手機銷量前十榜單。
而不同的是,在每一次迭代中,REDMI都給到了更好的配置下放。
在REDMI 12C上,還有著復古的USB-A口、背部指紋識別和60Hz屏幕。
來到REDMI 13C。
充電接口便升級到Typc-C、指紋識別換成側邊,還加入實體環境光傳感器,讓它真正做到了,基于環境光線自動調整亮度。
如果大伙買的是國行版,這機子甚至支持5G網絡。
包括在系統維護上,REDMI 13C也成功吃上澎湃OS 2。
再來到今年年初發布的REDMI 14C。
機友們看到,它首次在百元機上普及了120Hz高刷,并且順利吃上「小米影像大腦」部分特性。
像是夜景模式、人像模式和自然美顏等功能。
在起售價僅499元的REDMI 14C上,全都能吃上。
甚至說,旗艦標配的大師Luts和膠片濾鏡,都被紅米搬了過來用。
從這也能看出,大廠們在百元機迭代上的思路轉變。
早兩年的時候,百元機諸多配置都不算完善,廠商們只能先圍繞硬件配置去升級。
比如更大的電池、通用性更強的C口、更好的屏幕...
而經過幾輪迭代后,硬件逐漸補齊,軟件功能的下放就顯得尤為重要。
影像算法的下放也好,系統底層對齊旗艦也罷,對用戶體驗都是實打實的提升。
這也是市面上那些,同樣賣著幾百塊錢的山寨機,無法比擬的存在。
外觀是模仿蘋果華為的。
芯片性能是七八年前的。
系統維護是沒有的,外圍配置更是閹割得一干二凈。
這也是為什么,機哥很respect那些,仍用心做百元機的大廠。
這賽道注定吃力不討好,也賺不了多少利潤。
但確實讓預算不夠的老百姓,有了體驗更好的購機選擇。
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