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戰略格局深刻演變的背景下,文明對話與軍事技術博弈呈現出復雜的交織態勢。中國致公黨中央文化委員逄培7月8日在中國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無人機賽道:非接觸式戰爭替代方案的技術理論與文明意義》探討將戰爭轉化為非接觸式技術競技時,7月10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卻在五角大樓前簽署備忘錄,授權美軍軍官自行采購無人機作戰。埃隆·馬斯克回復說:“任重道遠,但是個不錯的舉措”。
這兩條新聞在同一周碰撞,與7月10日北京召開的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形成戲劇性呼應——一邊是習近平主席賀信中“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的東方智慧與價值追求,一邊是五角大樓加速無人機武器化的“霸權焦慮”。人類對技術文明的兩種想象在此刻激烈交鋒。這場以"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為主題的國際會議,正在構建多元立體的對話網絡,而大洋彼岸的軍事技術革新,則暴露出西方戰略思維的根本性轉向。
這種時空交疊絕非簡單的巧合。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強調“多樣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呼吁以文明互鑒超越沖突。進一步闡明全球文明倡議的四大支柱:文明多樣性——和而不同;文明共通性——大道同行;文明發展性——繼往開來;文明包容性——相知相親。與東方構想形成刺眼對比的,是五角大樓的無人機政策。赫格塞斯授權基層軍官自行采購無人機,宣稱要建立對中俄的“無人機霸權”,實則暴露出美軍體系的深層焦慮,是五角大樓對中俄軍事現代化進程的焦慮投射。烏克蘭戰場已證明小型無人機的關鍵作用,但美軍部署卻顯著滯后。新政策看似激進,卻暴露出美軍傳統采購體系的效率缺陷,迫使決策層打破持續半個世紀的裝備供應壟斷,這種“技術民主化”的嘗試,本質上是對非對稱作戰能力差距的應激反應。當中國無人機產業在珠三角形成完整產業鏈時,美國卻不得不通過政策松綁來激發民間創新活力,這種反差恰恰印證了軍事技術革命的全球性重構。其本質是技術壟斷思維與全球文明倡議的直接碰撞。
這種技術博弈與文明對話在國際輿論場中的并置現象,深刻重塑著國際傳播的敘事框架與話語體系。在同一時期的主流媒體中,既有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權威解讀與深度闡釋,傳遞出中國致力于推動全球文明交流互鑒、構建和諧世界的堅定決心;又有無人機領域專家的專業研判與理性分析,展現出對軍事技術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與客觀思考。這種多元聲音的和諧共存,恰恰印證了文明對話在當今時代的緊迫性與必要性,不同觀點、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正如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上強調的,全球文明對話需要“機制創新”與“平臺建設”的雙重支撐,而軍事技術領域的競爭與合作,同樣呼喚新的規則制定。
在無人機作戰系統加速迭代的今天,美軍政策調整折射出的不僅是技術焦慮,更是戰略認知的轉型。當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文明互鑒時,西方世界的軍事技術革新卻在制造新的安全困境。這種矛盾性恰恰凸顯了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緊迫性——如何在軍事技術競賽與文明對話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檢驗國際社會智慧的關鍵試金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