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炎熱,但也是防治冬季多發病的好時機。為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市民健康素養水平,今天(7月16日),“德潤申城”新時代好榜樣長寧直播訪談,特邀長寧區華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主任石向東做客直播間和大家一起聊聊“冬病夏治”。
本期嘉賓
“中國好人”
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上海市“醫德楷模”
“長寧區名中醫”
長寧區首位社區“領軍人才”
石向東
訪談中,石向東首先介紹了冬病夏治的內涵,隨后結合冬病夏治的特點,闡述了冬病夏治適用人群、手法和作用,為大家普及冬病夏治知識的同時,也傳播了文明健康生活理念。
石向東刻苦鉆研中醫30余年,多年來,他堅持深入社區開展“冬病夏治”療法,守護居民健康。對于“冬病夏治”,他有著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治療經驗。
“冬病夏治”是什么?
許多人會將“冬病夏治”誤以為“冬天生病要留到夏天治”。對此,石向東做了解釋——“冬病夏治”是一種“治未病”和“預防性治療”。
“‘冬病夏治’是我國中醫藥治療中的特色療法,來源于《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的養生理論。”石向東介紹,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復感冒、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風濕性關節炎、老寒腿、慢性腹瀉、女性宮寒痛經等都是在冬季容易發作或加重的虛寒性疾病,也就是“冬病”,其本質是陽氣不足,體內有深伏的寒邪、痰飲。“夏治”則是指在夏季,特別是“三伏天”,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借助這個天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的方法來治療這些“冬病”,以減輕其在冬季的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
“冬病夏治”最適用于哪些人群和疾病?
今年的三伏天是初伏(7月20日—7月29日)、中伏(7月30日—8月8日)和末伏(8月9日—8月18日)。初伏將至,正是準備“冬病夏治”的好機會,而哪些人群和疾病最適合運用“冬病夏治”?
“主要適用于中醫辨證屬于陽氣不足、寒濕內盛或寒邪伏肺的慢性疾病。”石向東細數,比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統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等骨關節疾病,慢性腸炎、消化不良、遇冷則腹痛腹瀉(五更瀉)等消化系統疾病。此外,還有虛寒性痛經、慢性盆腔炎、產后身痛等婦科疾病,過敏性鼻炎、體虛易感等癥狀的兒科疾病,以及一些亞健康調理。
目前,“冬病夏治”最經典、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是“三伏貼”(穴位貼敷),其原理是在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或前后幾天),將特制的中藥膏貼敷在特定的穴位上(如肺俞、大椎、膻中、定喘等)。通過將辛溫散寒、化痰平喘、通經活絡的藥材(如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等)研磨成粉,制成膏藥,利用夏季陽氣旺盛,人體腠理開泄的特點,方便藥物滲透吸收,直達病所,激發經氣,驅逐內伏寒邪。此外,還有三伏針、三伏灸、拔火罐、推拿、燙熨等比較重要的治療方法。
這些注意事項要記牢!
石向東將“冬病夏治”的核心作用概括為:溫陽散寒,驅逐伏邪;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扶助正氣,增強免疫;減少發作,減輕癥狀;預防疾病發展。他介紹,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現代研究證實,“冬病夏治”對于上述適應癥有明確的療效,尤其對于呼吸系統疾病效果顯著。
“但效果因人而異,通常需要堅持治療至少3年才能達到最佳、穩定的效果。”石向東表示,它不是“一貼永逸”,而是一種需要堅持的養生和治療策略。不僅如此,為了確保療效和安全,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
嚴格辨證,遵醫囑
“冬病夏治”必須是虛寒證才適合,實熱證、陰虛火旺、發燒、皮膚嚴重過敏或破損、孕婦等是禁忌或需要慎用。務必找正規中醫師進行體質辨識和診斷,確定是否適合以及選擇何種方法。
貼敷注意事項(尤其“三伏貼”)
貼敷時間遵醫囑(成人一般2—6小時,兒童更短),切勿自行延長,以免起大水泡甚至灼傷皮膚。貼敷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輕度瘙癢、灼熱感、色素沉著或小水泡屬正常反應。若出現巨大水泡、潰爛、劇癢疼痛,應立即取下藥膏,及時就醫處理。貼敷期間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藥貼脫落。取下藥膏后,局部避免搔抓,不宜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擦洗。
飲食起居調護
忌食生冷寒涼,治療期間及前后幾天(甚至整個夏季),應嚴格避免冰鎮飲料、冰淇淋、大量水果(尤其是西瓜、梨等寒性水果)、生魚片、苦瓜、綠豆等寒涼之品;
慎食發物,如海鮮、牛羊肉、辛辣刺激、肥甘厚膩食物,可能影響藥效或誘發過敏(尤其貼敷時);
避免貪涼,治療期間及治療后的鞏固期,要避免長時間吹空調(溫度不宜過低,避免直吹)、睡涼席、洗冷水澡、淋雨受寒。順應夏季陽氣升發之勢,適當出汗。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堅持治療
“冬病夏治”是一個累積的過程,通常需要連續治療3-5年,才能達到鞏固療效、減少復發的目的。
選擇正規醫療機構
確保藥物質量、取穴準確和治療安全。
“德潤申城”新時代好榜樣長寧直播間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指導,長寧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直播間通過對話訪談,展現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和各行各業先進人物的故事,分享他們的感悟,傳遞真善美,傳播文明風尚。截至目前,已有24位嘉賓走進直播間進行分享。
資料來源于區文明辦
撰稿:陳容超、陳秋璇(實習)
編輯:竺嘉茹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