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上海中交三航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負責人高碩從臨港新片區不動產登記企業服務專區審批窗口接過嶄新的不動產權證時,難掩激動:“沒想到當天提交材料,當天就能領證,拿到這張關鍵憑證意味著我們正式在臨港安家落戶,將打造中交三航的第二總部。”
作為臨港新片區103科創總部灣區域首個新建商品房首次登記,中交三航項目不僅刷新了不動產登記當天受理、當天領證的“臨港速度”,也是科創總部灣以“一企一策”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優化區域營商環境的生動注腳。
“預審+并聯”助力企業高效通關
臨港新片區政策多、流程新,初來乍到的企業總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中交三航項目作為科創總部灣臨湖一線的標桿項目,總投資6.44億元,承載著打造“數字基建創新港”的戰略使命。然而,從企業完成竣工備案到辦理產證“臨門一腳”,卻面臨諸多挑戰:地下車庫暫未取得銷售備案,地上公益性房產及業主共有房產存在抵押須注銷,不僅所需材料復雜,還涉及規資、建交、稅務等多個政府部門,常規流程難尋突破。
中交三航項目
面對棘手難題,中交三航項目如何做到“極速通關”?科創總部灣綜合統籌方臨港投控集團組成的前沿指揮部專班,在企業完成竣工備案時便主動介入,聯動臨港新片區不動產登記企業服務專區,開展“下沉式服務”專項行動,打破企業“往返跑窗口”的傳統模式,將服務窗口陣地前移到園區企業一線,通過“點單式”政策宣講會和“手把手”幫辦機制,化身“項目管家”,為復雜項目辦證探索出創新路徑。
“我們利用午休時間跑園區、跑企業,把問題解決在材料提交前。”臨港新片區不動產登記企業服務專區副主任毛秀蓮介紹,針對中交三航項目的痛點難點,不動產登記企業服務團隊與指揮部專班將預審環節前置,為企業梳理出關鍵節點,指導企業逐項攻克。同時建立并聯工作機制和“綠色通道”,協調多個部門同步審核、壓縮各環節銜接,確保7月14日企業銷售方案備案順利獲批,為次日4小時極速出證鋪平道路。
全程陪跑幫辦的103區域統籌專班工作組成員姚艷媛說,正是大家齊心協力“跨前一步”,讓中交三航成為“極速通關”的樣板,也讓科創總部灣其他企業快速辦理產證吃下“定心丸”。據了解,另一家重點企業長城項目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其配建的110伏電站因未完成公益性認定而無法推進抵押撤銷,直接影響辦證進度。在“預審+并聯”機制作用下,長城項目也按計劃穩步推進,預計7月下旬取得產證。
“雙軌”服務體系護航企業加速跑
作為臨港新片區重點打造的具有全球標識度的科技創新區域,科創總部灣今年將迎來20余家企業總部入駐。針對這些企業從拿地、建設到投用的全生命周期,103前沿指揮部專班構建了“專班對接+需求例會”雙軌服務體系。
地平線總部大樓
專班對接啃“硬骨頭”。比如,人工智能芯片企業地平線正處在竣工前的沖刺階段,卻因相鄰地塊臨時設施占用公共通道,影響施工及驗收進度,企業希望能夠出辦理分期驗收,讓精裝修提前進場施工。為盡早讓企業完成裝修、投入運營,專班召集現場協調會,為雙方擬定施工時序,通道施工周期相比原計劃縮短了一個月。與此同時,配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創新分期驗收、精裝同步進場的業務模式,為企業搶出黃金工期。
需求例會則是響應各家企業訴求的現場辦公會。7月17日下午,江波龍電子住房出行服務保障會在現場召開,企業投運后員工的安居、通勤問題擺上臺面,專班會同臨港投控集團旗下房建、公交、停車等板塊聯合辦公:房建集團匹配人才公寓、公交公司現場規劃通勤線路、停車公司優化共享方案。“常規要跑多個部門的事,現在一次會議全解決。”企業代表感嘆說。
專班工作組成員張方昱介紹,作為政企直聯“超級窗口”的需求例會訴求解決率突破 90%,并形成“12小時內接收問題和需求,24小時內形成初步方案,48小時內解決一般性問題”的閉環機制。
從一張產證“立等可取”,到一個地塊分期驗收,再到一群人安居樂業,臨港投控集團不斷強化“跨前一步”的服務意識,不僅破解企業眼前的“急難愁盼”,更建立起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化服務路徑。隨著科創總部灣區域內中建、中鐵建、中微、地平線等重點項目加速推進,一個匯聚近萬科創人才的創新高地正拔節生長。而“服務跟著需求跑”的實踐將臨港新片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藍圖,轉化為企業可感可知的“臨港速度”與“臨港溫度”,讓這片沃土成為科創企業夢想起航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